第三章 中学课本中的初唐诗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4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分期及其繁荣情况 第二节:唐诗繁荣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开阔眼界:初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四节:中学课本中的初唐诗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4课时)
第四节:中学课本中的初唐诗歌的教学

请选择泛例学习

初唐诗教学法(泛例)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2.《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轶事:

     王勃“七岁神童,与颜回早死何益!”(《感兴奉送王少府序》) 没料到自己的生命比颜回短促。 王勃被相脸: “您神气强旺而骨相软弱,气度清朗但身体单薄,

脑骨下陷,眼睛也有缺陷。开花而不结果,最终不会飞黄腾达。” “心织而衣,笔耕而食”。 “腹稿”:磨墨—饮酒—蒙脸大睡—挥笔成章。

3、文史知识:

初唐四杰: 在唐朝初期,宫廷诗人所创作的宫体诗是诗坛的主流,这些诗歌舞升平,缺乏现实人生的内容,风格浮艳轻靡。在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一些下层诗人开始创作出面貌一新的诗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出身于下层,生活经历比较坎坷,同时胸怀大志,不满现实。他们在文学上都反对轻靡的宫体诗,致力于感情深沉的文学创作。他们的诗歌题材广泛,慷慨激昂,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开辟了道路。伟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针对有人轻视“初唐四杰”的情况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对“初唐四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境界升华”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境界升华”教学法定义 通过阐释、强调课文在思想境界方面超越凡俗的地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此法适用于境界特别高远的课文。

一、重点难点:

1、了解王勃的生平、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诗中涉及的字、词、句的读音和解释。

3、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高远的人生观和辩证的友谊观。

4、了解该诗在艺术上的成就——律诗初步形成的标志之一。

二、教学步骤:

1、介绍王勃生平、轶事、文史知识等。

2、从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讲起,说明此诗在思想感情上所达到的非同一般的境界:

a\王勃变哀怨为开朗,把离别的感情写得豪放昂扬。 梁·江淹《别赋》:“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江淹把怨当作离别的必然现象。

b\王勃具有少年气概:心境明朗,感情壮阔,志在四方,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是盛唐精神的先声。

2、讲解唐代离别的一般原因,指出诗中王勃离别的原因是“追求功名”,说明唐代的人生观一般是进取的人生观: 一般的离别原因:追求功名;从事商业活动;游历山水。 离别后的困难:寄人篱下感、陌生感、孤独感、飘泊感。 交通落后。 远离知己、亲人和熟悉的环境。 饮食不 贯。语言不通。

3、通过做练习,发现学生在字词句的读音和解释方面不懂的地方,再重点讲解。 检查自学后知识掌握程度的联系题:

Ⅰ、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城阙(que)辅三秦

b 同是宦(huàn)游人

c 无为在歧(zhì)路

d 儿女共沾(zhān)巾

Ⅱ、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城阙辅三秦 辅:以…为辅佐

b 烟望五津 津:渡口和路口

c 天涯若比邻 若:好像

d 与君离别意 意:情意,心情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