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盛唐诗歌(之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5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时空意识 第二节:盛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三节:教学法(一) 第四节:教学法(二)
第五节:教学法(三)  
第一节:唐诗的时空意识
    到了这一章,本课程学员已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因此,下面的这一节将总结一下唐诗的时空意识,力图使学员的眼界更高远。

(一)时空定义:
时间: 物质自身状态的交替序列,不间断性、瞬逝性和不可逆性。
空间: 物质状态的并存序列,包括形状、大小、方位、深度。
时与空的关系: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形态之间普遍联系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又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一种确证。时空作为一个坐标,,规定了物质运动的特征与秩序。
宇宙: 《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通“标”)者,宙也。” 宇宙: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方面延伸的空间。 《淮南子·齐俗》:“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宙: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
(二)唐诗的时间观念:
导源于全整律动的宇宙意识。对这种哲理玄思的富有生命情调的永恒呈示。

1)唐人设想长绳系日: 例1李白《惜余春赋》: 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例2,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例3,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三: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例4,白居易《浩歌行》: 既无长绳系日月,又无大药驻朱颜。

例5,李贺《苦昼短》: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2)用箭射日: 例1,李贺《日出行》: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例2,李商隐《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例3,李商隐《乐游原》: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3)用胶粘日月: 例,司空图《杂言》: 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驱时节。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

2、唐代吊古诗的发达,与诗人对时间的悲慨凄怆的体验有关。

1)退而求其次,追求心理平衡: 求三不朽;秉烛夜游;宗教体验。
2)无可奈何的旷达,惶惑不安的千古大梦的化解: 消失了芸芸众生的生命疑问;平息了因顾影汲汲而产生的痛苦焦虑;给人误解:中国人素来乐天知命,没有悲剧意识。 其实,因时间感知而引起的内伤与心病,成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隐形悲剧内涵。

例,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岘山: 又称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县南名胜。山有羊公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写登山吊古伤今引起的人生感叹。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深秋时节之景象。
鱼梁: 沙洲名,在襄阳岘山附近水滨。
梦泽: 云梦泽,在今湖北省境内。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谓羊公碑仍在昭示前人政绩,而自己却无所作为。吊古伤今,不禁悲从中来。
羊公: 《晋书·羊祜(hu)传》载,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岘山置酒言咏。一次,他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地。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碑: 羊祜有政绩,死后百姓于岘山建庙立碑纪念他。据说,见羊公碑者“莫不流涕”,故又叫“堕泪碑”。 生命存在的参照系:江山胜迹和羊公碑。 嘲笑戏弄着个体, 引来人们反思自省, 认识到无法超越的命运悲剧。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