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盛唐诗歌(之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5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时空意识 第二节:盛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三节:教学法(一) 第四节:教学法(二)
第五节:教学法(三)  
第三节:教学法(一)
请选择泛例学习
唐诗教学法(泛例)
1.《静夜思》
李 白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3.《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4.《望天门山》
李 白
1.《静夜思》

 

盛唐诗:李白《静夜思》(五绝):采用“讨论”教学法。

静夜思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学生实际:
学生以为自己读懂了这首诗,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
教材价值:
让学生知道,人们对这首小诗的解释仍有不同意见 。
教学误区
    关于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白,即使是很通俗易懂的作品,如果深究起来,仍然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此诗,到底是发生在室内还是室外?“床”是“卧具”还是“井栏”?

(一)备课资料:
字:
太白。
年:
武后长安元年701—肃宗宝应元年762。
地:
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时属安西都护府)。约5岁,随父李客迁蜀中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祖籍:
成纪(今甘肃秦安)。
自号: 青莲居士。
李白传世书法《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李白的思想矛盾: 入世: 做君主的辅弼。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出世: 做超凡的神仙。 栖隐山林,求仙访道。
解决办法: “功成身退”。(“不屈己,不干人”) 效法战国时的鲁仲连,先建功立业,后飘然退隐: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
床: 井栏杆。诗的环境在室外。 1972年,郭沫若告诉女儿小昧,“床”有三解:一为卧具;二为安置器物之架;三为井干,即井上围栏。

(二)“讨论”法教学步骤:
“讨论”教学法定义
    改变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对话、交流,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此法适用于有疑点的作品,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分析原诗。 教师提出问题:诗的环境在室内还是室外? 床:井栏杆。诗的环境在室外。 1972年,郭沫若告诉女儿小昧,“床”有三解:一为卧具;二为安置器物之架;三为井栏。
2、让学生讨论思乡望月行为发生在室内还是室外。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