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盛唐诗歌(之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5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时空意识 第二节:盛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三节:教学法(一) 第四节:教学法(二)
第五节:教学法(三)  
第三节:教学法(一)
请选择泛例学习
唐诗教学法(泛例)
1.《静夜思》
李 白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3.《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4.《望天门山》
李 白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盛唐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采用“意境分析”教学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学生实际:
学生对短小的形式可以表达深厚感情的文学现象感到惊奇。
教材价值:
借此诗让学生了解短小的形式怎样表达深厚复杂的感情。
教学误区
    本诗境界开阔,感情真挚、丰富。在教学中最要紧处是,向学生阐明诗人感情的复杂性:祝福、钦羡、留恋、思念、担忧等;另外,“长江”也是一个文化意象。

(一)备课资料: 孟浩然开元十八年(730)东游吴越,此诗当写于其时。
黄鹤楼: 湖北省武汉市蛇山之黄鹤矶头。 。
广陵: 即扬州,唐为广陵郡
烟花: 即柳絮似烟,桃花如云。(江) 江泽民任上海市长期间,有人请教他“烟花”两字。江即请那人求教他哥江蛰君(任职南京博物院)。

(二)“讨论”法教学步骤:
“讨论”教学法定义
    改变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对话、交流,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此法适用于有疑点的作品,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分析原诗。 教师提出问题:诗的环境在室内还是室外? 床:井栏杆。诗的环境在室外。 1972年,郭沫若告诉女儿小昧,“床”有三解:一为卧具;二为安置器物之架;三为井栏。
2、让学生讨论思乡望月行为发生在室内还是室外。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