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第八章 --> 第二节 特殊学生心理及案例分析  
 

第二节 特殊学生心理及案例分析


  我相信,在咱们的班级中,都会有一个或更多的特殊学生,你平时是如何与他们相处的,教育的效果又怎样呢?本节将通过呈现多个典型的案例,来剖析孩子问题的成因,矫正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家庭、教师以及环境问题的折射。当我们尝试去影响和改变孩子的时候,我们也许更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改变孩子生存的环境。
  根据小学生特点,具体心理辅导内容一般有五个方面:1、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2、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专心、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3、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4、家庭与家属关系问题(父母独裁,对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与学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常提绰号、打架、欺负女生等)。
  其实,给我们教师制造很多麻烦,也是最令我们困惑的,就是孩子的行为以及人际交往问题。下面,我们先探讨一下孩子的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问题表现与成因:
『内容1』

小学生行为方面及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生行为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一) 过失问题
过失行为是问题行为的一种,具有情境性、偶发性、盲目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这种行为在小学生中,特别是男生中比较多见。
主要表现:不是有意违反了学校纪律或轻度触犯了社会生活准则。
形成原因: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喜欢打闹,并且好奇、试探、畏惧,但又缺乏经验,认识能力不足而造成过失。
(二) 说谎问题
成为行为问题的说谎,在中年级以上的儿童中比较多见。
主要表现:
1. 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
2. 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形成原因:
1. 父母不良的言传身教,使儿童模仿大人学会说谎。
2. 教师或家长多儿童的缺点错误进行粗暴的惩罚,儿童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
(三) 偷窃问题
偷窃不仅是行为问题,也是青少年违法的重要表现之一。
儿童偷窃的动机较复杂多样,有的儿童是想买吃的或玩的,父母不给钱去偷父母的钱包;有的是看到别人某件好玩的东西,自己没有,于是便偷来供自己玩乐;有的是出于嫉妒之心去偷别人的心爱之物。
形成原因:
1. 父母对儿童幼儿时表现出的偷窃行为袒护和偏爱,使儿童学会了偷窃。
2. 儿童时期的初次偷窃成功,未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和教育,使其胆量增大,欲望增强,逐渐养成偷窃习惯。
(四) 攻击行为
主要表现:
1. 打架、骂人、欺侮弱小同学。
2. 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
3. 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
4. 蛮横无理,粗暴地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别人。
形成原因:
1. 家长对儿童百依百顺,养成惟我独尊蛮横霸道的习惯,稍不如意就又闹,殴人毁物,肆意发泄,进入学校后便用同样的方式对等同学。
2. 家长怕儿童吃亏,当儿童与同伴打架时,纵容,鼓励、甚至帮助儿童打架或帮助儿童出主意报复。
3. 家长对儿童态度粗暴,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就会把从家长学来的行为施加别人。
(五).破坏行为
有意损坏公用物品和公用设施。
主要表现:
1. 破坏教室的桌、椅和其它设施。
2. 在洁白的墙上乱涂画。
3. 在干净的环境内乱扔杂物。
4. 破坏树木、践踏花草,
5. 故意损坏他人的物品等
形成原因:
1. 由敌对情绪引起的报复。
2. 由于受到挫折,心情烦闷,采取破坏行为进行发泄,使自己感到愉快。
3. 通过破坏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能干或以此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六)逃学行为
形成原因:
1. 儿童对家长的依恋过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差,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
2. 学习压力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加重儿童的学习负担,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3. 教师对儿童缺乏爱心,对儿童的过失惩罚太重,令儿童生畏。
4. 与同伴关系紧张,遭大学生的欺负。
5.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看重分数。常责骂儿童。
6. 受到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
7. 心理上,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可能导致儿童逃学。
二、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与父母的关系
  儿童与父母有着亲密深厚的感情,家长处事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人际交往观。如,家长待人热情、宽容。
  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儿童的人际交往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民主,易使孩子有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会使儿童同样的方式与人交往。
(二) 与教师的关系
  低年级的儿童对教师充满了敬畏。易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但随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评价能力的提高,师生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冲突。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教师不满意儿童等。
(三) 与同伴的关系
  同伴间的交往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由各种原因阻碍了儿童同伴的交往。如:1,不良的情绪,情感。2不能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3。缺乏交往知识和技能。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