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第八章 --> 第二节 -->『论文1』
 

『论文1』

有 爱 无 碍
崔效锋


  “我再也不想做回以前的我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小菲坚定而冷静地对我说。我什么话儿都说不出口,一种怅然与凄凉萦绕在我的心中。
  小菲曾经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之一,聪明、活泼、好学,而且漂亮、大方。围绕她的也一直是鲜花与光环,令同学们艳羡的赞誉,令父母、老师骄傲的清新与明快。这是两年前的她,那时上小学四年级。如今,站在眼前的是一个执拗、狂妄、自以为是而又有点自暴自弃的六年级的小学生,有点成熟与放纵的“大”姑娘。
  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心目中的优秀学生会变成这样,如果不是她的现任班主任不无焦虑的找到我向我请教以及她的妈妈无奈无助地问我该如何是好为止。于是,我约了她,跟她谈天,聊过去,聊现在,也聊未来,彼此深入地了解,几次之后,我感慨了,看到了一个聪明学生的失落与消极心理。
  我给她测试过智商,135,属于天才的那种。各科成绩优秀,学习比较轻松,现在依然如此,相信小学的知识对于她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障碍。从前的她兴趣比较广泛,尤其爱好看课外书,同时又是班长,对学生友好、和蔼。同学们欢迎她,老师器重她,爸爸妈妈宠爱她并以她自豪。现在的她,整日与大家公认的那种家庭教育不良,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很多不良行为的同年级及初中同学厮混在一起。她渴望拥有一种权力,让她可以驾驭其他同学的行为,因此,顶住来自于老师及家庭的压力,依然执着地接近那个本不属于她地“小团伙”。同学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接纳她,甚至已经有点拒绝她;屡次谈话仍然没有丝毫效果与变化的情况下,教师们也开始对她令眼相看,对其课堂不良行为开始严厉地批评与指责;家长变得更加紧张,日日送其上学,接其放学,惟恐她再与那些初中生有过多交往。然而她依然把握、寻找一切机会,瞒着班主任与家长,像贼一样逃避来自家庭与学校的注视。其实,小菲自己也苦恼异常,不理解老师们为什么那么高压她的人际交往,为什么家长那么罗罗嗦嗦、没完没了地批评教育甚至限制自己的自由。
  大家都很苦恼,包括我自己。冷静地分析一下小菲变化如此巨大的原因,也许我们都能在教育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有“爱”无碍,这是我感觉颇深的一点,我们不仅要学会用爱去帮助那些学习困难、有偏差及不良行为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会去爱那些我们意识里的优秀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心理需求,而对于后者,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爱的方式,爱的语言,爱的行为。如今的小菲出现了我们无法预料到的“碍”,与我们对她的爱有关。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去爱她,因为我们没有关注到孩子的需求,我们的爱含有太多盲目的包容与放纵。
  对于班级内出色的学生,老师通常都有点包庇的,尤其是在学生出现个别不良行为的时候。瑕不掩瑜,我们老师不仅仅有这样的观点,而且常常把这种观点内化到自己的潜意识行为之中。每个老师都有点偏心,对自己偏爱的学生,老师常常会倾注更多的期望,而忽略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关注,对学生缺点的及时矫正与指导。学习优秀者往往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特权,得到老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其实,我们教师的这种偏爱恰恰为优秀学生埋下了许多的陷阱与障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其身边的学生已经不再接纳老师的这种暗示,已经开始用一种客观而普遍的标准衡量班级内的同学。他们开始向老师提出异议:某某上课可以看课外书,可以离开座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不完成老师的作业,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她还是班干部呢!于是,同学们的拒绝与反对越来越强烈,老师逐渐感觉到来自于班级内同学的压力,开始注意到该生的不良行为确实日渐增多。于是,教师开始严格要求这位优秀学生,开始学会一视同仁。然而,一切好像都有点晚了。这样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宽容与特权,习惯了同学们的仰视,一旦失去了这些,适应不良现象随之就会出现。用另外一种方式追求这种“特权”与“尊重”,就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了!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通常都是很爱的,尤其当孩子成绩优秀,在班级内相当“出色”的时候,而且我们家长还特别会因为这种自豪感而宠爱自己的孩子。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取得荣誉等等。从本质上讲,我们爱的是学生的外在表现,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对学生过剩的精力给予恰当的引导,没有正视孩子偶尔的“出格”行为。对这些智力优秀的学生尤其如此。
  优秀的智力,使孩子很出色的完成小学的学习任务,而且表现出过剩的精力。如果不对这种孩子加以引导,使孩子的兴趣扩展,在日常家庭生活和交往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培养学生尊重自己、正视自己、尊重他人的能力和个性,学生往往会因为家长的宽松要求而放纵自己:骄傲、盲目自信、对他人不屑一顾,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自我要求放松等。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是很高的,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看重小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其人格和行为的引导,往往会使这些智力优秀的学生养成依赖、自私、不负责任的心理,以致于日后养成很多的不良行为习惯。
  小菲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妈妈开始时为其自豪,甚至放纵孩子的无理要求,无视孩子的点点不良行为。等到孩子有了失落感,开始追求另外一种不合常态的生活习惯及愿望目标时,家长就紧张了、迷惑了,开始严格的要求孩子,开始过问孩子的一切行为,规范孩子自由的空间。
  因此,对于智力优秀的学生,我们家长的爱徘徊在两个极端,我们的教育方式与管理方式也同样因孩子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两个截然相反极端。这样的爱,不是一种民主的爱,不是一种关注孩子内心成长与人格培养的爱,这样的爱造成孩子的“碍”,也是比较自然的。
  爱是一种了解、支持、包容,爱是一种引导、激励与帮助,爱更要求我们平等的对待孩子。有爱无碍,其中的爱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尝试,去反思。
  小菲需要我们博大的爱,需要我们的支持、了解、帮助、引导,而不是另外一种极端,一种压制、剥夺、愤怒与失望。如今的她,并非真的不想做回以前,做回那个受同学羡慕、教师器重、家长自豪的孩子,而是她如今的缺点阻挠了她,她的失败感困扰着她,使她感到失望与沮丧。她在逃避,渴望用一种简单的、无须努力的方式获得以前的认同、接纳与权威感。改变她的,惟有爱,来自于教师的认同、期望及行为指导,来自于家庭的接纳、支持与行为帮助。给她以真正的爱,让其重新寻回失去的自我。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