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黄色图标,展开子目录!
 
乐音的特征之——教学设计方案

  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特性包含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三方面,能区分它们各自的含义;在探究过程中领会乐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而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了解乐音和乐器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⑵ 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学习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通过体验,让学生知道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⑵ 通过学习,体会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自然事物中所体现的科学道理,从而更加热爱科学、喜欢物理。

  ㈡ 主要探究内容
  建议:提高难度: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两个探究重点。整个探究过程的完成是让学生先体验,从而自发地联想到音调为什么会有高低,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决定,从而提出问题,并由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出结论。

  降低难度:音色的物理本质,初中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只需通过“闻声辨人”等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音色的不同是发声体本身所造成的,教学中不再引申。
  ㈢ 探究能力基本要求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分析论证和交流评估。 
  ㈣ 探究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㈤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低音炮、乒乓球
  学生:直尺、梳子、硬纸片、乐器

  ㈥ 探究课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 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片段。

欣赏音乐演奏。

创设声形并茂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音调

1.钢琴弹奏音阶。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给出频率概念。

4.多媒体播放女高音和男低音。

 

5.引导学生发现乐器也是利用物体振动频率的不同来改变音调高低的。

1.齐唱音阶。

提问:声音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2.分组实验:1组利用塑料直尺,或梳子和硬纸片,体验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3.讨论得结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4.体验音调的高低,并试着发出高、低音用手指感受声带的振动。

5.归纳总结影响弦乐频率的因素和影响管乐频率的因素。

让学生实际体验声音高低的不同,并引入音调的概念。

同时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自身体验而自然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响度

1.播放音乐:前后两次明显声音大小不同。

给出响度的概念。

 

2.演示:低音炮弹乒乓球。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介绍波形图并展示示波器。

1.比较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提问: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边听声音响度的不同边观察乒乓球振动的情况。
归纳总结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3.比比谁的声音大。

引入响度的概念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景提出合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音色

1.组织学生玩“闻声辨人”的游戏。
2.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1.一学生背对大家,听是谁在叫他的名字。

 

3.抢答由那种乐器演奏。

引入音色的概念。

 

总结

谈谈你的感受

谈本节课中的收获与感受。

体验和谐之美。

 

  ㈦ 板书设计

乐音的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2、响度——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