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黄色图标,展开子目录!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之
教学设计方案

  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建议: 教师不能将上述知识内容硬性灌输给学生,应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从实践中体验并总结出相应的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建议: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交流,着重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如何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如何探究导体和绝缘体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建议: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对探究目标产生探究兴趣、通过提问设疑、猜想假设、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体验物理研究的魅力上。
  ㈡ 主要探究内容
  我们周围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建议:提高难度: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导体和绝缘体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微观解释。
  降低难度:只探究得出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不解释其微观成因。
  建议:由于本节内容有两个需要探究的课题,所以时间上可能有些紧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取舍教学内容,但总的框架应保持不变。
  ㈢ 探究能力基本要求
  1、能根据现象提出各种猜想,认识猜想在探究中的作用。
  2、能通过制定计划,研究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建立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念。
  建议:提高要求:启发学生根据猜想及合作分析,排除猜想中重复的因素,剔除显见的错误因素,设计出指向性尽量集中的研究方案。
  降低要求:教师主导层层设问,帮助学生设计出指向性尽量集中的研究方案。
  ㈣ 探究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导体跟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㈤ 探究课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演示:分别用一段导线和一根铅笔芯将一段电路连通,(发现这段电路中的灯泡亮度在两种情况下不同)引导启发学生:同学们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大家能由此提出什么探究问题?用幻灯片展示一根铜芯导线的外观,引导学生提问:导线的芯线和外层分别是用什么做的?能对换一下吗?电线芯能用玻璃来制做吗?为什么?通过设疑,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新课进行
  ⑴ 探究常见物质的导电能力
  ① 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明确“如何研究物质导电能力的强弱呢?”“怎样设计探究方案呢?”
  ②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四人学习小组讨论方案并与班级中其它小组交通)引导学生在形成方案的过程中提出并解决:A、如何体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强弱?(通过比较在相同电压下电流的强弱来表示)B、可能用到哪些器材?一定要使用电流表吗?为什么?C、实验的电路是什么样的?(建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针对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们来提出要涉及的问题,并制定解决的方案)
  ③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数据收集表格:引导学生提问: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有哪些必要的项目?
  建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尽量使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来完成实验,多收集信息,让学生体会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
  ④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⑤ 小组间交流、评估实验。
  ⑵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导电能力
  ① 猜想: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当玻璃的温度变化时我们能让玻璃变成导体么?学生根据平时经验,会猜想出两种可能:玻璃在温度改变时会变成导体;玻璃在温度改变时仍然是绝缘体。(从实际经验出发,这样猜想的学生可能还多一点)
  ② 制定计划:这些猜想是否成立,需要制订计划,通过实验来验证。
  首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怎样利用实验表明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方法是,联结一个电路,用灯泡作用电器,电路的一部分用废灯泡的玻璃芯来连接,由于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的,接通电路,灯泡不亮,说明此时玻璃是绝缘体。)
  其次,想办法使玻璃的温度改变,研究温度变化时其导电性能的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要使玻璃温度变化,是升温更容易实现,还是降温更容易实现?用什么来改变其温度呢?在改变玻璃温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提问: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证明玻璃的导电性能改变了?
  建议: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和交流,教师要作好引导和补充工作。因为这一实验是学生从未涉及的领域,因此对于学生探究能力不足的,可以由教师主动引导学生猜想、分析。建议时间3到5分钟。
  ③ 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描述实验的条件和现象呢?
  建议: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A、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玻璃在被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变成了导体”的结论,“红炽状态”这一条件可以由学生讨论后来得出,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对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有很大裨益。
建议: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
  B、分析、论证,总结出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的结论。
  ⑶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因为前面的两个探究活动已经用去大量时间,因此对电阻概念的构建和电阻单位的介绍只做一般性的要求,在下一节中再来挖掘。
  3、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常见物质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研究了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导电能力的变化,得出了“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