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以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㈡ 主要探究内容
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建议:提高难度:观察当物体前后左右移动时,物体在镜中的像的移动情况,
并观察像的大小与形状有无变化,像移动的方向及速度与物体移动的方向及速度的关系
降低难度:只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形状,比较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像与物的上下关系、左右关系
㈢ 探究能力基本要求
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猜想,并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得到结论。通过交流讨论完善其结论。
㈣ 探究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㈤ 探究课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可用课件展示猴子捞月的故事,也可用蜡烛在水中燃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进行
⑴ 平面镜
展示自然界中水面成像的图片,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像水面一样照出物体的像,由此得出平面镜的概念。
⑵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镜子。通过照镜子学生能够观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
提问:镜子里面真的有一个你吗?那镜子里面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没有。镜子里面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像,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 猜想:学生在照镜子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学生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对平面镜有很多感性的认识,可能会猜想很多的因素,老师可在黑板将学生的猜想一一列出。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物和像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距)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物距)相等,像与物上下一致、左右相反,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也可能会提出:像比物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越远像越小。
② 制定计划: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能力较强的同学一开始先不要急于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而是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来验证前面的猜想与假设。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同学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力较差的同学可提供一定范围的器材供学生进行选择,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适当提问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此环节由学生做的优点很多: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计划与设计的实验,会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印象更加深刻,后续影响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进行讨论要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应选用哪个物体来作镜面?平面镜还是平板玻璃?,找几组分别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在讨论过程中视学生情况老师可作适当的提示。经讨论学生一般能找出用平板玻璃做实验的理由。
2)学生讨论用平板玻璃作平面镜时,选择什麽物体来成像效果最好、最清楚?学生可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讨,并分组得出结论。如果学生程度差老师在讨论过程中可适当给出提示。例如:
请同学们比较模具、没有点燃的蜡烛及点燃的蜡烛在
平板玻璃中的像,哪个成像效果更好?
学生经讨论得出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效果好。
3)老师此时给出实验器材供同学们选用: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两只,同样大小的带有字母的模具两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4)学生2个人(两个实验桌)一组,讨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大小关系要从多角度讨论),左右关系,及如何确定实像还是虚像的具体实验方案。
⑷ 为什么平面镜成像是成虚像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平面镜所成像是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不是真实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是虚像。
3、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着重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为什么成像是成虚像。
4、扩展
两面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可以成几个像?
㈥ 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⑴ 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
⑵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⑶ 像与物是左右______
⑷ 平面镜成像是________ |
|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