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黄色图标,展开子目录!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之
教学设计方案


  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能够将知识应用。
到生产,生活实践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揭示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过程中和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并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㈡ 主要探究内容
  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建议:提高难度:实验,分析与推理能力
  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制定计划过程
  ㈢ 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根据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建议:提高要求 :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
  降低要求 : 教师引导,完成探究实验的计划制定。
  ㈣ 探究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强化学生分析、推理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难点:1、转变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错误经验,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㈤ 探究课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复习引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章学习了力,知道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我们也已经学习了运动,知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情景1让学生回忆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答: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老师提问: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关,那么力与物体的运动有没有关系呢?我们来看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创设情景,进行新课
  ⑴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生活经验
  情景2观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用配上图片)
  推箱子:推----箱子运动;不推----箱子停下来
  敲铁钉:敲----钉子向下运动;不敲-----运动停止
  踢足球:踢出去的足球最后都会停下来
  火车进站:关闭发动机后,最后停下来
  提问:以上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若不受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
  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他对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学生看书101页)。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他在哲学,教育,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有重大贡献,他的著作可被看作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
  观点:要维持物体做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他认为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⑵ 科学探究
  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1) 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来探究?
  ① 要研究的对像是运动的物体。如:小车(出示小车)
  ② 不同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运动物体在其上运动远近就有区别。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给大家提供毛巾,木板,玻璃等来探究。
  2)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学生表达交流:让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探究过程,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对该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教师巡视指导)

接触面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大,较大,小)

滑块运动的距离(S/m)

毛巾表面

 

 

木板表面

 

 

玻璃表面

 

 

比玻璃更光滑的表面

 

 

   4) 分析与论证
  提问:小车三次运动的距离为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提问: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实验及推理的思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5)总结
  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思考: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滑块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回答:会永远运动下去。
  提问:没有受力,运动的物体会不会停下来?还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它的运动?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⑶ 伽利略及其理想实验 ( 阅读书101页科学窗)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理想实验(配上动画)
  伽利略由此得出的结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⑷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不只对运动的物体做出了总结,而且对静止的物体也做出了总结。
  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得出的规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看书103页并思考对本定律理解注意什么:(学生谈,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再作必要的补充)
  ① 物体不受外力是不可能的,而受平衡力和不受外力效果相同,所以本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
  ②“总保持”是指物体原来就有这种性质;静止的物体永远静止,运动的物体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或”不是“和”。在这里“或”表示物体处于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者只能选择其一。
  ④ 因为不受外力的物体是找不到的,所以本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证明。但是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得出的。
  ⑤ 本定律明确告诉我们:力与物体的运动无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小结:本节主要通过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  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让我们认识到力和物体的运动无关。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上课时提出的常见生活现象.
  ㈥ 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关键词: 力   运动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维持

科学探究

伽利略的观点

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

改变运动状态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