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黄色图标,展开子目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
教学设计方案

   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生活、自然的观察能提出相关问题;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耳朵是怎样接收声音的。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以名人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㈡ 主要探究内容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建议:提高难度: 声音的产生的探究可更多依靠学生感受和实验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对学生能力要求颇高。
  降低难度: 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较难,做到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就可以了。

  ㈢ 探究能力基本要求
  1 、 能发现问题,合理合适地提出问题,并且认识到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 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结论,并能利用结论解释其它现象。
  3 、 能够在已知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小实验来体现结论的正确性。

  ㈣ 探究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能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提出问题,能通过实验总结科学规律。

  ㈤ 探究课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请学生听一听、辨一辨来自生活中的声音。依次放出流水声、风的呼啸声、钢琴声和噪声。指出我们生  活在声音的世界中,有的声音使人舒服,有的声音令人难受,而有时声音还会带来灾难,播放雪崩的视频。

  2 、新课进行
  ⑴ 提出问题
  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激起学生对声现象的兴趣,进而提出关于声现象的一些问题

  (2)声音的产生
   ① 学生体验:让学生们摸住喉部发声,感受发声时喉部的特点。学生通过体验得出结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

   ② 教师实验:
    A 、在一面大鼓上撒上绿豆,敲击鼓面,鼓在发声的同时,绿豆也被弹了起来。由此引导学生思考鼓在发声时,鼓面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鼓发声时,鼓面振动,使鼓面上绿豆弹起来。

   B、 击的音叉放到水面上,立刻激起水花。通过现象学生得出结论:发声的音叉由于振动而把水花拍打了起来。在此引导学生总结上面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同时给出声源的概念。

   ③ 学生设计小实验:利用手上的钢尺,设计一个实验,既能看到钢尺的振动,又能听到钢尺发声,并请一位同学上台完成。这一实验简单易行,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巩固了新知识,实验成功率非常高。

   ④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敲击音叉发声,请一位同学握住音叉,发声立刻停止。通过实验要让学生得出结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⑤ 介绍一些发声体的发声部位,强调发声原因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鸟靠鸣膜振动发声,蟋蟀靠翅膀摩擦振动发声。介绍乐器发声可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吉他发声时弦的特点,进而介绍弦乐靠弦振动发声,管乐靠管内空气振动发声,口琴、风琴靠簧片振动发声,钢琴靠与琴键相连的琴弦振动发声。在过程中,始终强调发声体是由于振动而发声。

  ⑶ 声音的传播
  ① 气体传声
   A 、 提出问题:老师讲话怎么传入同学们的耳朵?
   B 、学生猜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C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空气抽干净,形成真空,声音仍能传播,则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空气,所以实验首先要把空气抽掉。接着介绍实验仪器。
   D 、进行实验:将闹钟放在钟罩中,进行实验。将抽气前和抽气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E 、学生总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F 、慢慢往钟罩中放入空气,又能听到闹钟声由无到弱再到强的传出来,由此再次验证上述结论。
   G 、将空气可以传声这一结论扩展为气体可以传声。

  ② 液体传声
   A 、 实验:将闹钟装在密闭塑料袋中,放入水中,请学生听闹铃声。
   B 、通过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液体也能传声。
   C 、视频演示鱼听到外界声音吓得游开了。举出生活实例:现代渔民捕鱼可通过放鱼儿喜好的音乐引鱼入网。

  ③ 固体传声
   视频播放《无极》中昆仑耳贴地听声的一个片段,请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贴在地上听声音,学生可以很快反应出来:大地可以传声。
   接着拿出自制土电话,并请学生配合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上用过土电话,比较熟悉,加上前面的启发,学生立即能得出固体可以传声这一结论。
   为了使每个学生对固体传声都有所感受,这里可以设计一个学生实验:要求同桌俩同学,一个咬着笔,堵着耳朵,另一个同学敲击笔。有前面的知识,学生能说出声音通过笔、牙齿、骨头这些固体传播。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引入贝多芬的事例进行情感教育。贝多芬 28 岁患耳疾,两耳失聪。而他在听不到的情况下,利用上面的方法完成了《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佳作,可以看出他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

  ④ 声音的速度
   回顾《无极》的视频,说明固体不仅能传声,而且传声速度快。看书归纳出通常情况下的声速是 V 固 ﹥ V 液 ﹥ V 气

  ⑤ 声音的接收
   这一点书上写得很清楚,只须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就能掌握。这里可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声音是如何接收的。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⑷ 学生评估反思
  学生互相交流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交流进一步梳理完善知识,并强调物理结论的得出要以实验为基础,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
  这节课不仅学习了声音三个方面的知识,还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㈥ 板书设计

§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 气体 中传播
液体
固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速度: V 固 ﹥ V 液 ﹥ V 气

  三、声音的接受: 耳朵 鼓膜振动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