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及其心理疏导

【作者】:何蔚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4):101103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处于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常常在考试问题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行为困扰和心理障碍,并因此而形成一些心理卫生问题。考试焦虑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原因。根据杭州市有关研究人员1989年对近三千名大中学生的调查发现,有65%的学生对考试有厌烦感,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考试焦虑状态。还有调查资料表明,考生自述在高考前紧张、焦虑、烦燥的有358%,在落榜生中占1/2,在考取生中也占1/4,可见考试焦虑是考生高考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考试在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考试焦虑不仅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效果,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开展对考试焦虑的研究和心理咨询指导工作,帮助大、中学生顺利进行学习和考试,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以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什么是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它是个体在考试前预感到威胁或在考试情境的激发下引起的一种不安的心理感受,是与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一种紧张、忧虑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考试怯场就是一种过度的考试焦虑现象。一般说来,考试是在竞争状态和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的教育心理活动,因此,每位考生面临考试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反应,只不过不同人由于考试类型及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引起的焦虑强弱程度也有差异。一般的、小型的考试,如学期的中考、期末考试等,引起的焦虑反应较弱;而一些重要的、大型的考试,如高考或求职录用考试,则会引起个体较强的考试焦虑,不同人处于相同情境下产生的心理紧张与焦虑的强弱程度也会有差异。低程度的焦虑对考试是有益的,适度的焦虑能激起大脑处于一定的兴奋水平,使考生表现出不安,有轻度的紧迫、忧虑感,因此,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敏捷灵活,行为镇定而理智,有助于提高智力活动的效果,更好地发挥一个人的考试水平,从而能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考生如果在考试过程中觉察到危险或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而又处于无助和紊乱状态时,就会使心理紧张和焦虑反应加剧,使考生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悸、气短、出汗、手脚发冷、尿频等,同时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感到极度不适,坐立不安,内心恐惧,头脑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紊乱或处于僵滞状态,感到异常痛苦,因此只得胡乱作答而退出考场,严重的还会发生休克,即晕场现象,以至考试被迫中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二、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考试焦虑呢?影响考试焦虑形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极其复杂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又有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它们互相影响,共同制约考试焦虑的产生和发展。

    (一)生理因素 这主要指考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对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学生由于平时不努力学习,或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临考时加班加点复习,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缺乏睡眠,过度疲劳;再加上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以及考前心理紧张,引起食欲不振,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身体不适、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等,从而影响大脑正常的生理功能,致使头脑昏昏,记忆力下降,思维阻滞,使考试不能正常发挥而产生过度焦虑。

    (二)心理因素 从个体的心理因素来看,影响考试焦虑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动机因素。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与个人的需要和愿望相联系。学生在学习和面临考试时都有不同的动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效果。一些学生考试动机过强,期望过高,尤其对一些重要的考试,如把高考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唯一环节,认为是决定个人一生命运和前途的大事,因此过分担心考试失败带来的可怕后果而造成情绪高度紧张焦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由于考试动机过于强烈,心理压力太大,注意力难以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考前一段时间不仅不能很好复习准备,而且造成考场上不能正常发挥个人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以致影响考试效果而造成高考失败。

    第二,人格因素。人格,即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在一些学生中,由于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了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从而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潜在的心理因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之容易产生焦虑,这就是焦虑性人格特征。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学生,平时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为胆小,羞怯,敏感多疑,优柔寡断,易激动、惊慌,有自卑感,依赖性强,具有神经质倾向,经常处于惴惴不安的心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稍有压力就会产生紧张与恐慌。他们平时情绪不稳定,学习效率低,一旦遇到考试,尤其是较为重要的考试,就会紧张焦虑,感到心慌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总担心考试成绩差,因此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往往不能顺利作完考题,更无时间检查结果,因此造成考试结果不理想。

    第三,个体的认识评价能力。认识在情绪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评定———兴奋说”认为,来自外界的刺激只有通过大脑的思维评价和估量,才会导致情绪的产生,考试焦虑也是如此,个人的认识评价对考试焦虑的产生起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当外界情境作用于个体时,经过个人的认识评估,确定对自己存在危险或具有潜在的威胁而无法适应时,应试者就会形成较强的焦虑反应。但是,如果个体此时具有较强的理智和认识评价能力,能对当前问题作出恰当的分析,正确认识此次考试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有效地调控个人的情绪处于正常状态,提取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良好的应试技能,就会顺利通过考试而减轻或避免考试焦虑的产生。因此,个人的认识评价对控制考试焦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情绪体验因素。情绪体验对能否引起考试焦虑也有一定的影响。考生如果在过去的考试经验中有成功的体验和愉悦心理,就会对当前考试发挥积极作用,促使其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从而能顺利通过考试。但是,如果考生的经验结构中有过考试焦虑和失败的痛苦体验,这种感受和经验就会对当前考试发生消极的影响,使考生容易形成更加强烈的考试焦虑,稍遇困难就会心烦意乱、惊慌失措而贻误时机。

  (三)社会环境因素

    上述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个体产生考试焦虑的内因,而社会环境刺激则是引起考生产生焦虑的直接应激源和外因。在社会环境中,影响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心理因素,也有外界的环境因素。首先是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过严,期望水平过高,尤其是一些重点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造成学生平时作业量太大,考试频繁,造成学习气氛紧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给考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对考试如临大敌。其次,社会舆论的影响和干扰,使学生为考试分数、升学、名誉和社会的赞许而惶惶然,唯恐考试失败遭到舆论的耻笑。再次,考场内气氛紧张,监考人员过分严肃,考题难度大,以及酷暑炎热或某些偶然因素的出现,都会对考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形成考试焦虑。

    综上所述,影响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各种内外因素交互作用,当某种外因与一定的内因相结合,就会导致强烈的考试焦虑的产生,从而影响考生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不适应性反应。我们必须认识考试焦虑产生的各种心理和生理机制,以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和控制,防止其强烈反应产生的不良后果。

    三、考试焦虑的心理疏导

  为了有效地使青少年学生预防和克服考试焦虑,必须指导他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良好的应试动机,正确认识考试的目的意义 心理治疗家艾理斯曾指出: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良情绪和不适应性行为,进而就会产生躯体和心理症状。因此,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改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考试的目的、意义,对预防和克服考试焦虑和怯场现象具有重要作用。在咨询指导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实施成绩考核和录取新生的一种手段,既使是重大的考试,如高考也和平时的考试一样,只不过在考试纪律和评阅试卷方面严格一些罢了。因此,端正对考试的认识和态度,树立正确的应试动机,排除各种私心杂念,勇敢地面对考试,在战略上藐视它,轻松上阵,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使记忆、思维达到最佳状态,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考试水平。

    (二)培养良好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如前所述,不良的人格特点往往是造成青少年学生考试焦虑和心理紧张的内在根源。因此,为预防和克服考试焦虑,必须教育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加强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要从事那些带有竞争性和心理压力的竞技和比赛活动,如各种球类比赛、演讲比赛、文娱活动等,从中得到心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增强他们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对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考试焦虑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整期望水平,减少心理压力 我们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看到,一些教师和家长期望水平过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因此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但却不顾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其他心理素质状况;有的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千方百计给学生增加压力,鼓励他们激烈竞争,从而更加剧了学生已有的考试焦虑,使之无法承受。因此,我们奉劝教师和家长应理解和体谅学生,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应尽量关心和宽慰他们,以减少心理压力,对预防和克服学生的考试焦虑是有益的。

    (四)树立考试信心,调整竞技状态 有些考生在考前精神紧张,总担心自己准备得不充分,不能取得好成绩,有恐惧心理,这些都是由于缺乏自信心的缘故。因此,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自信心,放下思想包袱,稳定情绪,保持平静、超脱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境;考试时如果心理不自觉紧张起来,就应进行心理控制和调节,用积极的言语进行自我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或采用自我放松技术,使全身肌肉松弛,以缓解心理紧张,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均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考试焦虑。

    (五)加强考前指导,提高应试技能 对青少年学生的考前指导包括学习方法和应试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首先,应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认真复习功课,充分准备,知识扎实,这是树立考试信心的关键;同时要明确考试的目的要求和命题范围,把握考试的重点;其次,要加强应试技能的训练,诸如试卷填写的顺序,审题作答的要领,快速检查解题正误的步骤等等,在大脑中进行意念练习,作好充分的准备。最后,考前还要注意饮食营养和用脑卫生,做到劳逸结合。复习迎考期间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使紧张的大脑得到松驰和调节,从而能有效地预防和克服考试焦虑。

    总之,通过上述心理疏导和调控,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考试信心,减轻心理压力,作好迎考准备,在考试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其知识和智力水平,取得良好的考试效果。

   

 

 


 

 

相关链接:

  考试焦虑概念

  过度考试焦虑的危害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治疗方法

  考试焦虑的诊断

  “尖子生”的成绩缘何突然下滑——对一位考试焦虑者的心理调试

  论考试焦虑及其调适

  论考试焦虑及其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