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六章 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 >> 研习
上一章 下一章 >> 回首页
 
第一节 理论背景

经典认识论中的经验论与先验论

唯理论(先验论)的认识论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先验的理性,
而不是感觉经验。认识是对先验理性的回忆。感觉经验的作用只不
过是唤醒心灵中固有的概念,其本身是不可靠的。因为感觉经验分
不清实在与幻觉,他不能保证客体的永恒,因而它总是不确定的,
只有理性才是实在的。凡属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都是先验的。唯理论认为演绎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法。例如,数学,就是一种具有确定性和永恒性知识的典型,人们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才能达到追求这种确定的、永恒的知识的目的。

经验论则与唯理论相反,认为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是完全可靠的。可靠知识的典型学科是实验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承认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是经验论的共性,但对感觉经验的来源又分为两个阵营,一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如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本来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一切观念都来源于经验。即著名的白板说。洛克认为构成知识的观念有两类经验:一类来自外部经验,即感觉;一类来自内部经验,即内省。由感觉和内省得来的观念最初都是简单观念,而一切复杂观念都是内心通过过程把简单观念联合起来所组成的。

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否认外部事物的客观存在。不可知论(或称为怀疑论)者休漠(David Hume,1711-1776)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存在,但他认为不是来自客观现实,而是由心中产生的,而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也不得而知。在休漠看来,我们只能观察到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顺序,而决不可能观察到原因。人们所具有的因果观念只不过是由于不断重复而形成的联想和推论的习惯,因此,人的大多数知识是或然的,不确定的。

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认为,唯理论和不可知论有可取之处,但又都是片面的。他对人的认识能力作了一番批判之后,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三个环节:感性、知性和理性。

感性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感觉,二是时间和空间。感觉只能提供杂乱无章的、相互不联系的感觉材料,只有经过先天的时间和空间两种形式的整理、综合,才能使感觉材料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知性是运用先天固有的逻辑范畴(即一定的原则或规则)对我们的经验进行批判和评价的思维能力。知性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能借助于逻辑范畴把感性所获得的材料纳入实在、可能性、必然性、因果性等12个先天的思维形式。在康德看来,时间、空间、因果性等都不是事物本身的特性,而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主观特性,是人在经验之前就已经具备的一些先天形式,人必须通过这些这些先天的主观形式,才能产生经验。正由于这些形式是主观的,因而通过它们所获得的经验,即认识也是主观的。

理性是康德认为的人类第三种认识能力,它要求超出经验、现象的范围以外而达到对本质,对“自在之物”的认识。但康德又认为理性超出经验而认识客观世界时会碰到“二律背反”的矛盾,(即两个正好相反、互相排斥的命题都可以同样得到证明。)如世界在时、空上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世界是由单一的不可分的部分构成的,但世界上没有单一的东西;世界上存在自由,但又没有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存在着世界最初的原因,但又没有世界的最初原因。因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永远达不到对客观世界、“自在之物”的认识。

版权所有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