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盛唐诗歌(之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5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时空意识 第二节:盛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三节:教学法(一) 第四节:教学法(二)
第五节:教学法(三)  
第四节:教学法(二)
请选择泛例学习
唐诗教学法(泛例)
1《秋浦歌》(其十五)
李 白
2.《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4.《石 壕 吏》
杜 甫
1《秋浦歌》(其十五)
 
1.向学生提问:乐府与古诗有何不同?

2.原文分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托兴深微:发之长,发之白,愁之深。 首句:夸张。如奇峰突起。 次句:原因。虽夸张至极,却不悖常理。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问而不答: 如此白发,如此深愁,从何而得? 三句: 转折。点出“明镜”。“不知”贯至“秋霜”。 四句:折回。再言白发。
3.古诗和乐府的区别:

古诗 乐府
是否入乐 不入乐 入乐
是否有故事性
无故事性 有故事性
语言 语言高雅 语言质朴

4、艺术特色: 李白善用夸张手法写愁。

5.下面这首诗与李白《秋浦歌》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即夸张,但是又有所不同,试具体分析之。 无名氏《杂诗》: 无定河边暮角声, 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 一夕秋风白发生。 赫连台:为东晋末年夏国赫连勃勃所筑的“京观”(古代战争中积尸封土其上以表战功的土丘)。 答案: 李白名句“白发三千丈”,是用白发生长之长来状愁情之长:而“一夕秋风白发生”则是用白发生长之速来状愁情之重,可谓异曲同工。李诗是以奔放的激情宣泄极度的怨愤和抑郁;而无名氏的诗则是用夸张手法,不直言思乡和愁情,却把思乡的愁情渲染的更为浓重。

6.让学生记住著名作家的特点: 1999高考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刺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 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答案:c。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c。启示:杜甫短诗有四景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的特点。 a多读一些名家的诗篇,知道其诗歌特点。(内功) 风灯:即桅灯。行业术语。此时江上无风。 b多总结些解题技巧。(外功)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