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盛唐诗歌(之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5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时空意识 第二节:盛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三节:教学法(一) 第四节:教学法(二)
第五节:教学法(三)  
第四节:教学法(二)
请选择泛例学习
唐诗教学法(泛例)
1《秋浦歌》(其十五)
李 白
2.《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4.《石 壕 吏》
杜 甫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实际:
学生不理解杜甫为什么会有深切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材价值:
借此诗让学生知道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程度。
教学误区
诗人的利他观念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背景的。向学生提及一下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一方面能解释清楚杜甫行为、观念的根源,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卷 我 屋 上 三 重 茅。

  茅 飞 度 江 洒 江 郊,

  高 者 挂 罥 长 林 梢,

  下 者 飘 转 沈 塘 坳。

  南 村 群 童 欺 我 老 无 力,

  忍 能 对 面 为 盗 贼。

  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唇 焦 口 燥 呼 不 得。

  归 来 倚 杖 自 叹 息。

  俄 顷 风 定 云 墨 色,

  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布 衾 多 年 冷 似 铁,

  骄 儿 恶 卧 蹋 里 裂。

  床 头 屋 漏 无 干 处,

  雨 脚 如 麻 未 断 绝。

  自 经 丧 乱 少 睡 眠,

  长 夜 沾 湿 何 由 彻!

  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

  风 雨 不 动 安 如 山!

  呜 呼!

  何 时 眼 前 突 兀 见 此 屋,

  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

(一)备课资料:
1、杜甫生卒年:
712—770。
2、字:
子美。
3、地: 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瑶湾。
4、存诗: 一千四百余首。
5、杜诗的内容:
  深挚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入世思想。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反映民生疾苦,对人民深切同情。
  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出强烈的爱憎。
  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咏史,题画,酬赠。
6、三位诗人的比较:
李白:关心个人价值的实现
王维:内向
杜甫:关心家人。(《羌村三首》)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作背景:
759年12月,杜甫为生活所迫“辛苦赴蜀门”(《木皮岭》)。此后十年,他“漂泊西南天地间”。
到了成都,他得到严武等人的帮助,在浣花溪畔建草堂。
严武荐他作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称杜工部。但不到半年就辞了官。
8、杜甫的家世:
十三世祖杜预: 西晋名将。
祖父杜审言: 武则天时著名诗人。
父杜闲: 兖州司马和奉天县尉。
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二)“验证”法教学步骤:
“验证”教学法定义
    教师通过诗作讲解,让学生了解诗作的思想背景,使学生初步明白文学与社会思潮的密切联系。此法适用于思想内涵较丰厚的诗作,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思想有一定认识。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