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盛唐诗歌(之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5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时空意识 第二节:盛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三节:教学法(一) 第四节:教学法(二)
第五节:教学法(三)  
第四节:教学法(二)
请选择泛例学习
唐诗教学法(泛例)
1《秋浦歌》(其十五)
李 白
2.《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4.《石 壕 吏》
杜 甫
4.《石 壕 吏》
 
学生实际:
学生不理解杜甫为什么会有深切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材价值:
借此诗让学生知道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程度。
教学误区
此诗在教学中的关键点是让学生熟悉、感受诗中的典型细节。学生越为当时人民的苦难感到悲痛,教学效果就越好,而杜诗关怀人民疾苦的“诗史”特性就越突出。
 

石 壕 吏

暮 投 石 壕 村,

有 吏 夜 捉 人。

老 翁 逾 墙 走,

老 妇 出 门 看。

吏 呼 一 何 怒!

妇 啼 一 何 苦!

听 妇 前 致 词:

“三 男 邺 城 戍。

一 男 附 书 至,

二 男 新 战 死。

存 者 且 偷 生,

死 者 长 已 矣!

室 中 更 无 人,

惟 有 乳 下 孙,

有 孙 母 未 去,

出 入 无 完 裙。

老 妪 力 虽 衰,

请 从 吏 夜 归。

急 应 河 阳 役,

犹 得 备 晨 炊 。”

夜 久 语 声 绝,

如 闻 泣 幽 咽。

天 明 登 前 途,

独 与 老 翁 别。

(一)备课资料:
1、杜甫生卒年:
712—770。
2、字:
子美。
3、地: 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瑶湾。
4、存诗: 一千四百余首。
5、杜诗的内容:
  深挚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入世思想。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反映民生疾苦,对人民深切同情。
  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出强烈的爱憎。
  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咏史,题画,酬赠。
6、三位诗人的比较:
李白:关心个人价值的实现
王维:内向
杜甫:关心家人。(《羌村三首》)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作背景:
759年12月,杜甫为生活所迫“辛苦赴蜀门”(《木皮岭》)。此后十年,他“漂泊西南天地间”。
到了成都,他得到严武等人的帮助,在浣花溪畔建草堂。
严武荐他作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称杜工部。但不到半年就辞了官。
8、杜甫的家世:
十三世祖杜预: 西晋名将。
祖父杜审言: 武则天时著名诗人。
父杜闲: 兖州司马和奉天县尉。
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二)“讲故事”法教学步骤:
“讲故事”教学法定义
    教师让学生补充内容,将原文改编成故事,并在班上进行讲述,以更好地整体把握原文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此法适用于故事性强、文字通俗的作品,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