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五章 >>第六节 地主书生的努力——洋务运动

第六节 地主书生的努力——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使得封闭的中国见识到了西方洋枪洋炮的威力,在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地主书生仍然不放弃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纵观传统儒家的发展历史是和封建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现在的清王朝内外交困,已经不是朝代更替的问题,而是社会性质的变迁问题了,而社会性质的变迁很可能给儒家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更是为了挽救儒家,一些士大夫将目光移向了之前视为“蛮夷”的西方列强。由于清朝第一次惨败在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手中,因而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一、洋务运动前期

      洋务运动兴起与列强的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是分不开的,洋务运动开始于1861年,天平天国覆灭之后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剿杀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列强的插手,清朝的官僚阶层中有一批人专门负责与之打交道,或购买新式武器、或组建中外联合军队共同对付太平天国。这些地主书生在与之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不仅可以利用洋人“助剿”,还可以引进他们的先进的技术生产新式武器,“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因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一些较为开明的地主书生主张可以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对内可以镇压起义,对外可以抵御外侮,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恭亲王奕,地方的代表则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兴起的地方实力派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等,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积极创办带有现代色彩的企业。我们知道历史上任何形式、任何程度的改革总是会遭到反对的,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的洋务派也并不例外,洋务派在兴办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这些人被称为守旧派以大学士倭仁为首,他们认为立国当以礼义为本,在外交事务上主张坚持忠信礼义。洋务派针锋相对的指出,守旧派所持的观点于自强无益,“徒以空言塞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当时作为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认为洋务派大都掌握着实权并且受到了列强的赏识,支持洋务派既可以拉拢列强也可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因而她将筹码暂时的压在了洋务派身上,当时洋务派在中央的机构是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等,前期的洋务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其目的在于加强军事力量维护封建统治,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其中包括最早的是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规模最大的是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以及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等一批近代工业。同时,洋务派是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虽然其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便于同列强打交道,因为早在鸦片战争时期面对英法美等提出的条约,不同外文的中国人竟然束手无策。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并聘请外籍教师教授学员外文,包括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东文(日

     到了后期,由于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工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洋务运动与不得不提出“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其目的还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运动开始创办一些民用工业诸如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采用官办、官商合办以及官督商办等形式,同时在创建民用工业的同时,洋务派针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特点从1884年建立了三支战斗力较强的海军,即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其中以北洋水师的实力最强。

      文)馆,招收学员的范围仅限于满洲八旗子弟,后又增设数学、化学、天文、物理等学科,后同文馆于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上一页  第11页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