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五章 >>第四节 “心理”之争——朱陆之辩

第四节 “心理”之争——朱陆之辩

     朱熹与陆九渊分属不同的理学派别,二者的思想有很多的不同之处,难免会发生争论。不同学派的辩论和交流是很正常的,但朱陆二人的辩论却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二人在鹅湖寺举行的辩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后世常用“鹅湖之会”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一、朱陆思想之别

      朱熹与陆九渊为南宋同一时代之人,又同属儒家理学学派,但二人却因派别的不同而在思想上也不尽相同,朱熹和陆九渊虽然都坚持“天理”的存在,都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由“理”所派生的,并且二人在哲学立场上同属于唯心论者,但他们对“理”的理解却有所不同。

      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包含了理和气,理在气先,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但是朱熹认为,如此完美的“万善”之理是外在于人的,人只能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领悟。朱熹的这种观点可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

      与朱熹相比,陆九渊则更加强调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他将被朱熹视为万世准则的“万善”之理从人之外转移到了人之内,也就说“心即理”,“心”才是最高原则,因为心学强调主体的作用,因而他们并不像程朱理学那样十分重视读书,讲求忽视知识,内求于心。陆九渊的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二、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学术辩论大会,这次学术辩论大会的发起者和主持是吕祖谦,辩论双方的主教就是分属不同学派的朱熹和陆九渊,学术辩论在历史上早已司空见惯,但是由于此次鹅湖之会参加人数众多,持续时间长,因而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鹅湖寺也因为此次辩论而远近闻名,对于此次辩论会的研究至今没有停止过。

      鹅湖之会使得朱陆两派的分歧公开化了,不过二人在鹅湖之会上争论的焦点并非是二者分歧的根本即理到底是源自外在还是发乎本心,而是在争论探索理的方法究竟是应当“尊德性”还是“道问学”。

      鹅湖之会的起因是“东莱先生”吕祖谦与朱熹一起编辑《近思录》,后二人至鹅湖寺,吕祖谦知道朱陆二人在学术上有分歧,意图调和二人之分歧来达到统一,因而约陆家兄弟陆九渊和陆九渊之弟陆九龄到鹅湖寺相会,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参与者还有刘子澄、赵景明、潘叔度,陆九渊的门人朱亨道、邹斌等鹅湖之会由此发端。

      鹅湖之会上,朱陆双方各自对于探究“天理”的途径进行了阐述,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主张应当先致良知、发明本心,然后再扩展知识,他们认为本心之性千古不变,明心功夫终究久大。而朱熹则依旧强调应当先格物致知,穷尽事物之理,主张注意观察外在事物,多读书,对所获经验加以分析、综合和归纳,然后总结。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了三天也没有明确胜负。陆氏兄弟认为朱熹之格物致知太过“支离”,同时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一页  第7页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