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五章 >>第一节 短暂的辉煌——荆公新学

第五章 儒家思想的顶峰和封建社会末期的儒学

     魏晋时期,儒家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佛教和道教趁机兴起并对儒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佛教和道教在发展中也十分重视对于自身的改造和对其他思想的吸收,我们不难发现魏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有儒家的影子。儒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衍生出了一个新的教派——玄学,玄学在表面上对儒家采取批判的态度,但是由于玄学自身是从儒家发展出来的,最终也很难跳出儒家的圈子,最后还是重新回到了儒家。

第一节 短暂的辉煌——荆公新学

     到了宋明时期,儒家学说进入了鼎盛时代,由儒家所发展出来的不同学派也逐渐增多,并且轮流都登上了统治地位,其中最先登顶的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王安石在总结和批判隋唐时期的儒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荆公新学”,在其当政期间以及后来的六十年中,荆公新学获得了短暂的独尊地位。

一、历史背景与王安石变法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因其散文出众,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其中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最大的当属王安石,其最大的政绩就是王安石执政期间掀起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后封荆国公,死后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去了帝位,因为害怕自己的属下用同样的方式篡权,因此接受了丞相赵普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如此一来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终宋朝之世再也没有出现过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因而在宋朝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儒家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带了极大地负面影响,不仅造成了宋朝政府机构的冗余同时还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下降,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宋朝是历朝历代中国力最弱的国家。

     王安石自幼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积贫”“积弱”严重的时代,王安石在随父游历中亲眼目睹了北宋的衰落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的志向。公元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意图扭转北宋贫弱的现状,其中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将兵法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大为改善,军队战斗力也有所提升。王安石本人也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纵观历史我们知道,但凡改革总会触犯很多人的利益,受到保守派的阻挠,推行变法本身就是很艰难的事情,在历史上推行变法的人寥寥无几,诸如管仲、吴起、商鞅、范仲淹、张居正等,成功者更是少之又少,王安石变法由于在推行中侵犯了过多人的利益,受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同时新法在推行过程中过分求快给许多官员以可乘之机,他们趁机敲诈盘剥,并且新法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新法推行不到四年,王安石便被罢去相位,新法流产了。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