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五章 >>第七节 封建儒家最后的挣扎——戊戌变法
三、百日维新及其影响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产生满意的效果,但康梁等人并不灰心,他们积极奔走,为变法鼓吹呼号,为了宣传变法他们先后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相报》,其中《国闻报》和《时务报》成为维新派在北方宣传变法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维新派为了扩充实力,又积极兴办以变法改革为宗旨的学会。后来维新派的努力没有白费,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标志着变法的正式开始。由于1898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故而史称“戊戌变法”。

      在变法期间,光绪帝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之下颁布了多条诏令,涉及很多方面,其中经济方面包括:设立工商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和矿物总局;创办国家银行等等。军事上包括:裁汰绿营,编练新军等等。教育方面包括: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设立西学,派遣留学生等等。官僚制度上包括严格官制;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等等。由于戊戌变法所颁布的法令大都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而受到了早期资产阶级和一些开明绅士的欢迎。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比较广泛的版本有两个,第一个版本是当时的当权者慈禧太后本人并不反对变法,但是由于维新派太过激进,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太过激烈企图速成,如此以来不仅严重侵犯了守旧集团的利益,而且危及到了慈禧太后本人的权力,因此戊戌变法失败了;另一个版本则是慈禧太后本人当时就非常反对变法,只是后来才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废除了变法。不管哪一种版本,总是在守旧派的反对声中,戊戌变法失败了,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中有两个人的名字最为突出,一个是靠出卖维新派谋取高位的袁世凯,另一个就是“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据说谭嗣同当时本有机会借助朋友逃往日本,作为维新领袖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已经逃走了,谭嗣同逃走似乎也无可非议,但他拒绝了朋友的好意,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早已决意为变法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正体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同时他还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表示理解,在临行前留下了“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由民间儒生发起的爱国救亡运动,较洋务运动的改革更为深入,它的很多措施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批判了封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使得很多人看到了封建统治者才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他们清醒起来,开始改变方式后来的辛亥革命用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王朝,终结了两千年的封建制度。


    上一页  第14页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