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六章 >>第九节 天下一家

二、儒家的和谐文化的凝聚力

     在漫长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古代世界里曾存在着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我们中国四大文明,然而时至今日,另外三个曾经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却被历史所无情湮没而走样或消失了。然中华文明却始终绵延开展,其声其音久久回响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禁便要问,为何中国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永葆活力?其中一个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儒家文化的因子渗透入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在历史和现实中起着恒久地保持中国凝聚力的作用。

     中国文化独特价值包含四种基本的原理: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原理,内外合用的思想政治原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原理,以及知行合体的社会实践原理(成中英语)。《中庸》说:"故至成不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这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创造潜力。

     经济生产,政治体制,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甚至地理因素等都会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社会凝聚力造成影响。然而优秀的思想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在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基础上升华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力中处于指导地位的因素。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维护独立和统一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特别是当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相对落后时,思想因素起的作用更为重要。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思想精神因素在文化凝聚力中的地位便突出起来。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儒、释、道为代表,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儒家思想的精华,如"民为贵"、仁爱、忠义、爱国、尊老以及"和合"之道等等,对人们处世行事进行规范、教育,成为封建社会里长期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包含着求稳定、求安定、求团结,是一种内聚力,对于统一与稳定国家、抵御外族侵略起到了重大作用。直到今天,其中不少观念仍旧在中华民族中根深蒂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它的主导思想必须凝聚人心,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想法和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主导思想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它既要保留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能善于吸取外来民族的新鲜文化思想。这恰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特征,儒家看到"和"必须建立在内外兼修之上,而在与其它民族的交往中我们也就需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因此,正是这种不断探索,进取和发展的文化模式才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凝聚力。


    上一页  第18页  下一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