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学生物网上实验室
     课程导航

1.3 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中常见的错误及分析

1、观察时,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原因是:

1)学生认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观察效果更好,因认识上的错误导致操作上的错误。

2)学生知道观察时应做到双眼睁开,但操作时又做不到 。

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有关视觉生理知识:视觉是由光成像于视网膜,然后形成传入冲动,传至大脑而形成的。当然,视觉的最终形成还是受大脑皮层下行系统调节与控制。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时会产生“视而不见”的现象。所以当双眼睁开视物时,通过人的意识控制,可使大脑皮层下行系统选择性地抑制一侧眼睛视觉信息的产生和传入,而使另一侧眼的视觉信息产生与传入保持通畅。因此,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双眼睁开产生单眼视觉是完全符合视觉生理的。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是有一个锻炼的过程。鼓励学生“坚持十分钟,受用一辈子”。特别提醒学生用手遮住右眼观察是错误的。

2、观察时,学生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其原因是:

(1)       学生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的清楚。

(2)       学生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的范围大。

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清楚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象不太清楚,只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象了。另外,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在相同的光源条件下,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低倍镜下的视野暗。

3、观察时,学生常压碎玻片标本,其原因是:

1)违反操作规则,学生调焦时,第一步就眼睛接目镜,大幅度地旋转粗准焦螺旋,致使物镜与玻片相撞或用高倍物镜工作时依然用粗准焦螺旋调焦或用细准焦螺旋连续向一个方向旋转等等。

2)未按“等高调焦”要求将低倍物镜转换高倍物镜。“等高调焦”是指在低倍物镜观察清楚并将观察对象进一步移到视野正中的基础上,将高倍物镜直接转到工作位置即可,显微镜在设计时已符合了这一要求。学生常常在低倍物镜观察清楚后,调大物镜与载物台之间的距离,将低倍物镜转离工作位置,然后再将高倍物镜转入,再重复调焦步骤,这样就很容易压碎玻片标本。

3)仪器的不统一。有些显微镜的物镜是由不同型号的镜头杂配起来的,这样就无法做到“等高调焦”了。

4)永久封片在观察时放反了,结果在低倍物镜下虽能观察清楚,却无法做到将高倍物镜“等高调焦”。

4、观察时,学生不能迅速找到标本,其原因是:

1)调焦不到位,初学者对各物镜的工作距离不清楚,以至低倍物镜离开标本已超过3cm距离还继续调大物镜与载物台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不容易找到标本。教师要强调低倍镜的工作距离约7mm,高倍镜约0.5mm,油镜约0 .2mm。若标本与物镜的距离已超过上述数值时,就按要求重新调焦。

2)标本不在视野中,尤其是在观察一些较小的细胞和结构时,由于标本在视野外,即使这时焦距已调准了,但还是见不到观察目标,纠正的方法是:可在一开始尽量将标本对准通光孔;也可一边调焦,一边微微移动装片,当看到随装片一起移动的杂物或气泡时,说明焦距已基本调好。这时一边移动装片,一边小心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在视野中找到标本。

3)误将高倍镜当做低倍镜使用、光线过亮或过暗都回影响迅速准确调焦找到标本。

5、观察时,镜头污染,其原因是:

1)制作临时装片时药液加得过多,而高倍物镜工作距离又小,一不小心就容易接触到这些过多的药液。因此,要求学生加药液的量要适中,多余的药液应及时用吸水纸吸干。

2)不按观察顺序进行操作。若用油镜观察标本的话,必须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油镜的顺序进行观察,油镜观察时放大倍数大观察的范围小,在找不到理想的图像时,就会再用低、高倍物镜观察,这样高倍物镜很容易碰到玻片上已滴加的香柏油。而实验结束后往往只注意清洁油镜,忽略了对高倍物镜的清洁工作。

6、观察时,视野过亮或过暗,其原因是:

1)没有按照“观察无色透明标本用平面反光镜对光,观察较暗的标本以及使用油镜时要用凹面镜对光”的原则进行操作。

2)不能全方位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内的光线明亮、均匀、柔和。有的学生将显微镜放置离灯很近处,以为这样才能调节好光线却忽视了反光镜的角度。不能根据所观察到的明暗度及放大倍数的不同及时调整聚光器的位置和光圈的大小。

应该说造成上述常见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减少和纠正这些错误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严格要求,认真把关,正确指导,加强学生对显微镜的规范化操作。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王永胜 教授 E-mail:yshwang@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