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导航
#注意#
单击各专题则显示具体章节
再次单击则隐藏具体章节
首页 | 课程概述 | 学习内容 | 学习资源 | 退出
你的位置:课程内容 专题1:教师专业化的源与流 一、教师专业化动因

专题一:教师专业化的源与流
一、教师专业化动因 [1] [2] [3] [学习指导] [下一节]

  (一)教师专业化的背景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随着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世界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这场新科技革命,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往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从信息、能源到材料,几乎每个科技领域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场革命将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时代。50年代以后,新科技的发展呈加速趋势。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诸多领域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导致科技知识和累积激增、陈旧率加快、生命周期缩短,造成所谓的“知识爆炸”、“信息爆炸”。70、80年代后,科技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知识更新速度变得更快,信息量激增,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速。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不但提出了量的要求,更提出了质的要求。因此,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关键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所以,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1965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著名的终身教育思想,1970年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他认为,千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两半部分,前半部分接受教育,后半部分从事职业活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教育应贯彻于人的一生。因为谁都知道,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二战以后,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效率,以往需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变革,现在只需一代人就可以完成。在现代,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在青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能享用一生。因此,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吸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作为教师养成主要途径的教师教育,更应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连贯起来,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无不关注教师教育,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这种认识发生了“觉醒”。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 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 [2] [3] [学习指导] [下一节]

版权所有:广州市教育局  教育服务热线:96930  技术支持:广州远程教育中心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