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导航
#注意#
单击各专题则显示具体章节
再次单击则隐藏具体章节
首页 | 课程概述 | 学习内容 | 学习资源 | 退出
你的位置:课程内容 专题7: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七: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1] [2] [3] [学习指导] [下一节]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变革浪潮也风起云涌,各国不断地在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各种成功教育变革经验,也在不断思考着不同的教育变革中的共性。在轰轰烈烈的变革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与教育变革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教师是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每一个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争取做强有力的变革动力,因为通过个人的努力,变革的杠杆作用会更大……”。另一方面,教育变革的不断进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契机。因此,在教育变革的契机下,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993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首次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1999年6月,推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由此,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新阶段。时至今日,素质教育推行已经20余年,到了深化改革的阶段。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和条件,同时,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又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以及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与社会变革最重要的主动力量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的要求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柳斌同志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要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为终极目标的教育。
  素质教育有全体性、基础性、和谐性、社会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全体性是指要面向全体,让每个人以均等机会接受教育,并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基础性,是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公民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和谐性是有指教育的结果使受教育者能在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不是畸形发展;社会性是指实施素质教育要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必须依靠整个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动态运动机制;差异性是指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但必须同时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有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区别,也有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区别。这些特征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顺应素质教育改革,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1.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向上的道德行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起点上教书育人,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角色形象、不断加强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

  2.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教师,应具备较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师德规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具备较深的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即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各科课程及其教材教法理论与实践、教育评价、教育科研与决策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等等。

  3.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教育和个性教育,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性、多层次性、交叉性的能力结构。
 
  [1] [2] [3] [学习指导] [下一节]

版权所有:广州市教育局  教育服务热线:96930  技术支持:广州远程教育中心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