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 >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取向
模式变革的十大预期特点

        根据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类型、价值判断和变革取向的认识,我们可以迸一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描述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的十大预期特点。
        1、目标偏向
        在注重基本素养 (读写算能力)的基础上,模式变革将越来越强调促进学习者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高阶能力发展。模式的发展为了获得其时代价伍 必须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为己任,能否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培养,将成为衡量一种模式价值的主要标准。
           2
、学习理念
          模式的变革将更加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责权主体,它创造条件使学习者:
            (1)对学习负责:学习是自我调节/自主的。在学习中,学习者要定义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和问题;执行与达到目标相关的特定活动;用优秀的标准衡量料价自身的学习活动和达到目标的程度;在活动、产品或学习事件中检测/反思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2)激发内部动机:学习动机是由学习本身激发的,而不是依靠他人奖赏或受外在因素牵引的;能从学习活动本身体验乐趣,且对问题求解和观念/概念的理解保持一种持久的激情。
          (3)讲究策略:能持续不断地开发、运用、完善丰富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这种学会学习的能力包括建构有效的、关于知识和资源的心智模式,即使这些模式的建构可能要建立在复杂的和变化的信息基础上,他们也会努力而为。为了解决问题,他们能创造性地运用和迁移知识,并在不同的水平层次上建立起关联。

          (4)协作建构:能充分理解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活动/过程,善于在与他人交流和协同工作伴习中发展新观点和提高理解水平;能从他人的角度反思自己和自己的观点,清晰地对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人有同理心;能用客观公平的心态处理矛盾的或冲突的观点;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3、学习任务
           模式的变革在学习任务的构建方面,将表现如下倾向。
           (1)挑战性任务: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复杂度,且需要持续的学习时间。要成功地完成这种学习任务,需要学习者延伸确展他们的思维技能和社会技能。适当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应有足够的难度,但又不致使学习者产生挫败感,能激起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兴趣。任务的兴趣性和难度性是相互平衡的。
显然,它与学校教育中通常的学习任务有很大的不同。
           (2)真实的任务:真实的任务就是生活和工作场所中的任务。它们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硕目紧密相连,以生活经验外人兴趣为基础,它需要学习者展开深度的学习,并且学会从密切的协作中获益。这种协作既可以是校内的协作 (与同伴、导师之间),也可以是校外的协作 (与社会上的不同群体)。

           (3)综合的,跨学科的任务:完成挑战性和真实的学习任务,要求学习者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要求教师运用综合化的教学,亦即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成主题或基于问题的学习目标,通过项目或专题学习的方式,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内容统合起来。

           4、评价倾向
           模式的变革将偏重碉调以下评价策略。
           (1)基于绩效的评价:通过建构知识和创造人工制品来展现学习过程与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说,学习者还要参与制定学习绩效标准,并在设计、评价和评估报告中有相应的体现。
           (2)生成性的评价:评价的最重要目标是改善学习。因此,评价应当紧扣课程目标;体现重要的知识、能力、内容和主题,并且为学习绩效的产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绩效的标准应当清晰明了,并且作为学习者学习经验的构成部分,置于学习活动之前。事实上,为学习和思维活动开发优秀的绩效标准,本身就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一体化的和过程的评价:评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状态是融合的,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反之亦然;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习者能在评价过程中学习,评价与课程和教学的关系是相互交织的;评价应当涵盖学习绩效中一切有意义的方面,包括个体和小组的成绩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态度和思维过程的评价;人工制品的形成过程和最终形式的评价 开放性的和结构性的学习任务;强调关联性、交流性和现实应用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多种方法来评估学习者的“重要观点”初复杂的学习结果,如调查报告、详细目录、学习日记、图解方式、口头陈述、演示、模型、学习档案袋和其他反映学习绩效的人工制品。

           (4)平等性的评价:评价的策略或方式要体现文化公平性 (如性别、学习风格、能倾等),以客观公正地评价个体的或小组的学习绩效。

           5、教学方式
          模式的变革特别要求教学方式朝如下两个方面发展。
          (1)交互的:教学应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要求教师或技术内容与学习者需求相匹配,并且为学习者提供/创设互动的学习机会。

          (2)生成的:教学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深度的、投人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重视意义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活动塘验,以激励学习者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建构和生产知识。生成性的教学同时鼓励学习者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事有意义的探究、积极地反思,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

           6、学习情境
           模式的变革在学习情境的创设方面将充分体现如下特点。
           (1)协作的:学习者是学习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协作的 在学习共同体中,智力的假设是分布式地存在于学习共同体成员之中。协作性的课堂、学习社区都是很好的协作学习情境,从中可以鼓励学习者提出难题,定义问题,适时交流,参与评估和设定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和评价标准,鼓励学习者与校内外不同的成人群体开展密切的、有助于学习进展的交流协作,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2)知识建构的:学习共同体是帮助学习者有效建构知识的方式。其根本理念是强调学习者通过协作的方式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以制衡传统的个体性和竞争性的学习方式。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学习情境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给问题求解带来多种观点,并为全体学习者所共享,以促进理解;观点不能停留在头脑风暴阶段,而应走向深度发掘和系统化。

           (3)有移情作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的提供,应考虑个体的价值差异、多样化的观点和学习者不同的智能优势,因此,学习者共同体要注重运用和创造能充分发挥所有成员各自优势的策略。这些策略对于创建学习情境特别重要,它直接影响共同体能否将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习者组织起来,营造优势互补、共同交流和共同进步的氛围。

           7、学习分组
           在分组学习的策略方面,模式的变革强调:
           (1)异质的:异质分组要充分考虑男女性别比例、文化混合、学习风格、能力倾向、社会经济地位和年龄等方面的因素,应重视小组成员不同的能力水平川顷向和经验背景。这种异质的混合将给学习小组带来丰富的背景知识和不同的观点,有利于开展真实的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2)灵活的: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分组方式,以便每个学习者都有机会加入到不同的小组,与不同的人共同学习,扩展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需求,分组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灵活的分组方式有助于教师根据学习者共同的兴趣或需要,充分利用分组的功能,以满足学习者和教学的需求。

           (3)公平的:无论采用怎样的分组方式,其宗旨是为所有的学习者创造学习机会。

           8、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转换或拓展为:
           (1)帮促者:为学习创设和提供丰富的环境、经验和活动;为学习者的协作性学习、问题求解活动、真实的任务学习、知识共享和责任共担等方面组合各种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参与协商,激励、监控讨论和专题学习的进展,而不是控制。
           (2)指导者:在协作性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扮演复杂的、多种多样的角色,如中介者、示范者和教练。作为指导者,教师在必要时应通过示范、中介、解释、调整重心、提供选择等方式,以帮助学习者建构他们自身的意义;要经常调整信息水平,并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予以支持,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改进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
           (3)发展中的专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完善的过程。
           (4)研究者:超越教书匠的角色,做研究型的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5)课程开发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和作业;与其他教师通力协作,改变传统课程申的部分内容和方汰 或开发新课程,如校本课程。
           (6)合作学习者和合作研究者: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善于与其他教师协作,敢于探究自身专业之外的领域,提升专业水平;善于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探索新知,并且成为知识建构共同体中的知识生产者。在技术的帮助下,学习者可能成为教师,反之亦然。
           9
、学习者角色
          学习者的角色更倾向于:
          (1)学习的管理者:能有效地计划、监控、调节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结果,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情绪意志、努力程度和寻求他人的支持,有高度的主人翁感。
          (2)探究者:有充裕的机会探索观点和形成研究。通过与自然界、材料、技术和其他人的互动,学习者探究概念、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的技能。这种具有发现倾向性质的探究活动,使学习者必须认真思考事件、对象、人物或概念的构成部分或属性,从而为学习者训练决策能力提供了机会。
          (3)认知学徒: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观点和技能,模拟专业人员的角色,如从事真实的研究。当学习者模拟现实世界中实践者的思维过程时,他们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察、应用和思维提炼,这时学习者成了认知学徒。在这种方式中,学习者要反思他们在不同情境申的实践体会,反思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的体会,并且清晰地揭示不同经验中的共性。
          (4)教师: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鼓励学习者扮演教师的角色,以帮助其他的学生。

          (5)知识的生产者:通过综合或整合,学习者为自己或学习共同体生成知识产品。通过技术的作用,学习者能逐渐提高生产知识的能力,并且对共同体乃至世界的知识库做出

           10、技术支持
          
在技术应用方面,模式的变革带来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技术有机地融合于课程与教学活动中,技术不仅是支持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饺改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其本身作为信息素养的重要构成,是学习者在知识时代必备的能力。技术支持的重心将从教师方面向学习者方面转移,亦即“从技术中学习"向"用技术学习”转变。技术将作为丰富多样的学习工具,在促进学习者发展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这方面,未来学习模式将在充分发挥技术的效能、信息、情境、交流和评价工具作用的同时,尤其重视技术的认知工具作用,以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