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 > 情境化教学模式 > 情境化教学的典型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定义

    所谓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技术虚拟的情境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远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抛锚式教学中的核心要素是“锚”,学习与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锚”来进行设计。简单来说,抛锚式教学中的“锚”,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所依靠的故事情节,具体包括两方面:
    1、技术。抛锚式教学将技术当作教学依靠的“锚”,特别强调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依靠技术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依靠交互式计算机、影碟光盘和互动网站等技术支持,不断地重访宏观情境中的某个特定部分,并从多种视角对问题加以揭示,使学生的思考拓展到与之相关的领域。
    2、宏环境。它通常指包含所需解决问题/主题的一个故事,一段冒险或一个情境,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抛锚式教学的特征

    抛锚式教学不同于通常课堂上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教学,它在教学中利用情节逼真的影像内容作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靠的宏情境。其特征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教学情境的真实性。通过将日常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特性融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伙伴。教师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习者。
    3.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由于真实问题情境通常十分复杂,仅凭单个学生的力量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因此合作学习必不可少。
    4.强调教学的无序性。教学的有序性能够保证教学的经济性,但容易忽视个性差异,不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此,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学的无序性,主张教学要有一定的弹性。这种无序性僻性具体表现在:(1)教学目标的相对开放性;(2)教学信息的不确定性;(3)弹性的教学结果;(4)基于情境的评价。
    5.抛锚式教学的学习空间。抛锚式教学的学习空间就是以“锚”为中心,“锚”为学习者支起交流的平台,教师以“锚”为教学的中心,以拓展性资源为教学半径,开发出支持学习者学习的空问。学习者在“锚定”的小空间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可进一步拓展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从而构成抛锚式教学弹性的活动空间。

情境学习观点在抛锚式教学中的体现

         抛锚教学将教学设定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真实世界事件中,目的是创建富有兴趣的真实背景,以鼓励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抛锚教学的观点强调,学生在面临的情境中药获得成功,必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最终教给学生的是可迁移的一般技能,而非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技能。一般技能的获得,可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灵活的教学系统与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得以实现,反映了情境学习关于迁移的观点。

抛锚式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1.优势
       (1)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为参与者提供一个交流的情境,使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一个共同的情境中,为学习者讨论共同主题提供了机会。
       (2)教学手段视觉化:形象的视频资源和动手做的教学方式,使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参与讨论。
       (3)教学问题丰富而复杂:所设计的问题丰富而复杂,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与拓展、提高学生的迁移力。
       (4)提供脚手架: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问,在主题学习研究中发现新的论点/问题。
       (5)促进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逐渐成为独立的思考者①。
       2.挑战
       (1)对教师角色的挑战:教师必须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成“教练”和“学生学习的伙伴”。
       (2)对课程设计的挑战:课程计划随情境而变动。
       (3)对教师能力的挑战:教师必须掌握帮助学生的度,既给予必要的指导,又不能越俎代庖。
       (4)对评价的挑战:要适应现有的课程,并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
       (5)对教材开发的挑战:教学人员需要根据“锚”开发出类似的问题和拓展性的问题。
       (6)对脚手架设计的挑战:恰当的脚手架,是稍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且在必要的时候又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