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另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视角,即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学习的组织形式来考察。我们把学习活动的性质(接受-探究)和学习的组织形式 (个体-群体)作为分析模式类型的两个基本变量,通过对基本变量的取值界定和相互组合,构成一个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框架,如图1-2所示。
(1)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个体-接受、群体-接受、个体-探究、群体-探究”四大基本类型。个体-接受和群体-接受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客观主义的;个体-探究和群体-探究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建构主义的。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据其学习活动和组织形式的特点,集合在相应的模式类型中:
——个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个别授导,操练与练习、教学测试、智能导师、模拟与游戏……
——群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电子讲稿、情景演示、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信息处理……
——个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问题求解、微世界、案例研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模拟与游戏、认知工具、电子学档、概念地图……
——群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CSCL、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习社区、小组学习、知识论坛、头脑风暴……
值得指出的是,模式的类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一方面,各种类型可以在原有的框架内不断地扩展新的“成员”;另一方面,原来的模式也可能随着技术和理论的改组而改变其本来的属性。因此,模式的性质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2)这种分类方式,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功能,理解模式的应用现状,预测其发展走势;便于对各种模式展开单个深人或横向交叉的研究,促进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综合化;同时,也为教师/学习者诊断和改善自身模式提供了一种参照。此外,该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寻求和开拓模式发展的增长点,为模式变革的定位伪择提供一种思维框架。
(3)客观说来,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类型都有相应的价值和适用范围。比如,客观主义倾向的模式类型能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于低阶能力的获得和知识继承方面来说比较有效,反之,建构主义倾向的模式类型能产生较高的学习效果,对于高阶能力的发展和知识创新方面来说比较有效。因此,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种模式类型综合发挥作用。
当前位置:课程学习 >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类型
根据学习活动性质与学习组织形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