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 >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PBL的设计
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不是一堂课,而是一学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活动应采取怎样的学习过程,各个学校应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学习过程模式”,在“了解课题-确定课题-课题调查-课题总结”四个阶段中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保持共同性自由性的平衡。
         在刚刚接触课题的导入阶段,应该使每位学生体验到丰富的“共同”经验。在课题运作的中心阶段---课题选择和研究阶段,应该最大限度的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能够“自由”学习。在总结和发表研究成果阶段,应该进行相互交流的“共同”学习。从学习的形态而言,单元的开始和结束应该采用“共同学习”,中间阶段可以进行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言,单元开始时教师有必要直接全面的指导,但之后就应该站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后面,进行间接帮助和支持。教师要根据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改变自己的角色。
         (二)为选择课题的学习阶段安排充足的学习时间。
         基于问题的学习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现课题和研究课题。因此需要应用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查学习”,在“调查学习”中能否找到课题,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有很大的关系。
         (三)应重视研究成果的发表和相互交流的阶段。
         这个阶段对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十分重要,而表现力是现代社会对人们提出的新要求,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编写总结报告、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等等,在PBL中展开各种表现活动。
一般来说,网络环境下PBL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明确任务做事先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要对这种类型学习的教学过程有个基本的想法,如解决这个问题或完成这个项目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进行,需要哪些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学习者将学习什么内容,如何评价学习结果等。教师允许学习者问问题,并且讨论与这个过程有关的事情,这个阶段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其次,教师要对问题或项目的分配有个初步的构想,要考虑学习者的能力、时间限制、教学目标和课程结构,目的是构造一个与学习者水平相当的问题场景。最后,学习者要明确为了使整个学习小组获得成功需要预先培养哪些技能,可以从教师那里或者从个别化的学习材料中获得哪些帮助。
         (二)组织要分成较小的、有差异的组并且要制订小组规范
         分组在整个协作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小组由5-7人组成最合适,这样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且便于交流和组织管理。如果组内成员的个别差异很大的话,那将更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交流经验,获得的经验信息会更多。分组的标准一般按年龄、相关的知识、技能背景和以前的小组学习经。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习者自己形成小组。一旦形成了组,他们就要共同制订规范,包括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时间和方法(直接、间接),任务分和研究进程规划。通常在他们商讨制订规范时,师要提供帮助。这一阶段的工作,教师可以采取学习者面对面的方式,也可以通过Email或表单提取等方式获得最后的分组名单和个人资料情况。
         (三)小组成员要明确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并分工
         小组形成并制订完规范后,就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什么项目了。首先,小组经过协商讨论对问题的理解要达成共识,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因各人对任务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不统一想法,进程就很难推进。通过这一步骤,小组成员明确了决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其次,对问题理解达成共识后,小组就采取头脑风暴法提出各各样的解决方案。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尽可能多解决方案,从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个作为初始方案。然后就明确按这个方案开始工作所需要的资源、知识和信息;可以从哪里获得这些资源;分析方案是否可行,是否需要修改或更换方案等。此外,这一阶段还需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定义角色,分析每个学习者需要做什么,将对哪部分工作负责。这么做有利于组织、规划他们的行为。先要明确完设计方案最重要的角色,如解决整个问题的负责、设计者、开发者和记录者,最好保证每个组员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在分配任务时要注意小组员的兴趣和能力,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扩展知识和能的机会。另外分配角色要具有灵活性,小组成的角色分工可以按工作需要和有利于他们自身发的方向随时调整。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作好协调作,从全局出发,整体策划,尽量保证每个学生能承担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四)利用网络传输问题
         组织好学习小组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发放问题。问题发放基本有两种形式:通过Email或BBS。在网络环境下,要给各个学习小组现实中真实的问题或构建一种与现实相类似的问题情景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相应的图片、音频、视频或动画,创设更生动更真实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发放后,教师还应及时组织学生,借助于目前网络聊天室 (chatroom)、电子白板、BBS站点、QQ等技术的支持,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对于问题解决进行引导、启发和初步探讨。
         (五)小组开始进行最初的、反复的协作问题解决习过程
         一旦设计方案被决定了,并且角色也分好了,小组就开始进行最初的协作问题解决学,这一阶段是整个过程的核心阶段。学习者将投最多的时间来设计和开发他们的解决方案或项。具体进行的工作如:改进设计方案,明确并分任务,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在教的帮助下获取所需要的额外的资源和技能,向其小组传播已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通过域网开始进行解决问题或项目开发工作,利用留板或报告个人贡献和小组的活动,参与组这个过程是具有反复性的,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按计划方案解决问题和开发项目,从形成性评价中获取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并完善解决方案。
         (六)小组提交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或成果并总结经验
         通过一系列反复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后各小组将形成他们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或产品。当问题的解决方案或项目产品的最终版本完成后,他们就要上交给教师来评价。学习者要反思自己在知识、技能方面、小组协作技能方面和元认知策略方面有哪些收获,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可以共享关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经验。
         (七)教师评价最终的学习结果和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工作

         首先,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整个学习过程做自我评价,确认在知识、技能小组协作技能和元认知策略方面有哪些收益。其次各组开发出来的产品和成果还要从设计角度、质量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教师要制订出对最终结果或产品的评价标准。各组可以写自己的评价报告,这些报告在教师做最终评价时可以作为参考。最后要总结学习工作,庆祝取得的成果,表扬学习者取得的成绩,鼓励学习者,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