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理课程
一、 地理课程概述
二、 我国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
三、 国外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
一、地理课程概述
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中,地理课程是最实质性的因素,地理课程也是学校地理教育的主要问题。这是由地理课程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的地位所决定的。地理课程集中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目的要求,并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地理课程具体反映了地理教学内容,也是对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作出的安排和设计;地理课程对于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地理课程也是地理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之地。
(一)地理课程的定义
“课程”一词为我国所固有。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宽著期限,紧著课程”。这里的“课程 " 一词就含有学习范围和进程的意思。西方英语中的“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学习过程 " 。近代以来,随着学校的兴起,学校课程的概念也在丰富、扩大。不过,迄今为止对“课程”仍不统一。正如美国学者斯考特所说,“课程”是一个使用得最普遍而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据统计,西方有关“课程”一词的定义多达 119 种。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如:“课程是学习方案”,“课程是学程内容”,“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等。在我国,有关“课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其中包括大纲和教材”,“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 等等。
不过,不管人们给课程下的定义是什么,至少迄今为止中国人心目中的“课程”所指的,仍然是所有学科的总和 ( 广义 ) 或某一学科 ( 狭义 ) ,这一观点还比较中肯,它和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的定义“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也具有一致性。
因而,本学科以为“课程”一词不妨可以通俗地解释为:“课”,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程”,指程序、进程。这样,地理课程就可以定义为: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 ( 或地理教学大纲 ) 和地理教材 ( 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 ) 等。
(二)制约地理课程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地理课程是不同的,这说明地理课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理课程的发展变化从教学活动内部来讲,它受制约于地理教学目的,但从大处来讲,它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约和影响,其中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地理技术发展因素等。
1 、政治因素
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给社会、生产以决定性的学校教育中的课程领域也会敏感地反映这种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教育培养出一定社会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一定质量规格才来体现。因此,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教育的和内容。例如,我国从 60 年代到 90 年代政治生活有一系列大变化,学校地理课程也不断发展。 60 年代的地理教育,即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战胜自然、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雄心”。 90 年代的地理课程,除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智能外,还要求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的雄心壮志。
2 、经济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社会经济因素对学校课程必然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均教育经费每年为 465 美元,而发展中国家仅为 27 美元。英、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中,充分注意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推广使用。这种信息量大、反馈及时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良好作用。而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教育经费只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所以我国地理课程的内容设置必须考虑这种社会经济的现状。例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球定位系统等有关内容,暂时只能作为选学内容设置在地理课程内;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也只能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广大的农村学校尚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
3 、教育因素
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对学校课程的设置也有重要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结构多次进行过调整和改革,学校地理课程也多次发生变化。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六个年级, 50 年代有五个年级开设地理课, 60 年代有三个年级开设地理课, 70 年代基本停开, 80 年代以来,基本稳定在初一、初二和高一 ( 或高二 ) 三个年级开设地理课。地理课程的周课时量变化也十分明显,如下图所示:
周课时量 ( 节 )
图 1.1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地理课程周课时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