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多版本高中地理课程的比较分析和教材的使用
一、 旧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分析
二、 新版教科书的分析
三、 各版本教科书的特点
四、 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特点
五、 中图版《高中地理》的特点
六、 湘教版《高中地理》的特点
案例:谈《高中地理》教材的使用
一、旧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分析
(一)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
1、原有教材的良好基础
旧版《高中地理》教材,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有机结合,尤其是高一《地理》下册编写了“文革”时代无人敢研究与教学的人文地理内容,构建了以系统地理为框架,但又不同于过去受苏联影响过强调自然地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体系。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地名加物产”或孤立地讲述部门地理的生硬局面,而是以“人地关系”主线为指导思想,加强了地理课程的理论性、人文性和价值观体系(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的社会功能和应用价值。
2.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大变革是教材改革的社会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战”时期两极对抗的政治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成为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主题。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在加快,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全球,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以航天航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距离在缩小,以至于人们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后工业化阶段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心的课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上述变化均与研究人地关系为使命的地理学密切相关。这种宏观的社会变革背景一方面迫使中学地理课程与教材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也为中学地理课程与教材教革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难得的机遇。
3.国内外地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地理教材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局面,使我国地理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一代“留洋”地理学者把国外地理学研究的成果相继引进国内。在这样一种东西文化的互动影响下,我国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时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理论地理学、计算地理学、海洋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企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国土整治开发科学、全球环境科学等一批科学成果与著作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地理学的内容、也为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提供了选择余地很大的丰富内容。
(二)教材的编写体例
旧版是按照“章——节”的编排方式,采用序号标识来注明知识框架体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便于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从地理学科角度来说的科学基础知识,它追求系统、全面。教材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选择和组织“基础知识”的,虽然也涉及一些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也注意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但仍有脱节之感,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内容常被作为辅助性的、可有可无的内容,许多内容地理性不强。如:第八章第四节中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似乎政治课程也讲,有的仅仅是“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内容的浓缩;而“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等更多的是从时间维度、政治角度来描述。诸如此类,可以说地理性不强旧版地理教材中不少内容还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特色,着眼于“过去”和“国内”内容偏多,历史痕迹和灌输色彩浓厚。如第八章和第九章均有大量篇幅讲述“我国建国以来农业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三)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
1.高一必修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按照地理环境结构、人类在利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顺序安排。高一地理必修课,先学地球的宇宙环境,然后学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再学与当前环境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以人类与环境作为最后教学的总结。这样,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综合的人地关系的概念。高中地理课程必修内容分为9个课题52项(含子项)
2.高三地理选修课是在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一系统地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区差异,以及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
中国地理的分区和世界国家地理的顺序,均按地理方位排列,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分布的观念。中国地理的分区原则,一般是把位置相邻、自然条件相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组合,以便阐明其共性和区域特征。区域的排列顺序,是从季风区到非季风区,从沿海到内陆,以便阐明全国自然条件分布的一般规律。世界上的国家很多,由于课时有限,教材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选择国家时主要考虑:(l)在地理疆域和地理环境方面有显著特点的;(2)在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3)在较长时期内对国际形势有显著影响的。
(四)教材的图象系统
教材的图象系统较少。如:旧版《地理》下册只有56幅图,而且只是用作“插图”、“配图”,图量少图幅少,但每幅图的信息量大,也不便于教学。
(五)教材的作业系统
旧版教材中每节后面附有“问题与练习”,但不少练习提问较笼统,而且要另配一本作业本去做,不太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