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地理调查法及其应用
二、 地理观测法及其应用
三、 地理实验法及其应用
教学案例:
“如何保护我们当地的文化遗址”的调查活动--广州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考察
广州珠江河段观测
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教学实施
(1)室外观测:按事先的计划组织,对各自的观测任务进行科学、严谨、高效的观测。
(2)规范记录:对观测数据,按规范,客观记录于各类记录单上。
(3)资料整理、分析和汇总:完成室外观测后,还需要进行室内的资料整理、分析和汇总作业,通过数据交流、讨论和总结,得出观测结论。
(4)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观测结论:观测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科学的结论。该阶段既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升的过程。
(二)地理观测实践的内容
适合进行地理观测的内容很多,在此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来予以说明:
1、太阳高度观测。利用“立竿见影法”测量并记录某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度数及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昼夜长短变化及气温高低的关系。
2、气温和湿度观测。用温度计和干湿球湿度计测量一天中,在裸地、草地、林地、湖边等不同地表状况下的大气温度和水汽含量,并总结出其变化规律,分析出不同地表状况对气候的影响。
3、星空观测。通过对星空定时观察,以加深对星座、恒星与行星的认识,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认识。如通过对四季星空的观测,获得大熊、仙后、天琴、天蝎、天马、猎户、狮子等20多个主要星座的认识;通过望远镜对金、木、土、火等行星与恒星相对位置变化的观测,以及对星体自东向西的视运动、星座的位移观测,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在观测中,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如为什么北半球璀璨的群星总以北极星为中心作逆时针的周日和周年视运动等。
4、月相观测。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选修部分中,有关于“分析月相图,说明月相规律”的教学内容。据此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测。学生通过历时一个月的观测,记录下月相从新月一蛾眉月一上弦月一凸月一满月一凸月一下弦月一蛾眉月一新月的变化过程,再对照教材关于月球本身并无圆缺盈亏的变化,而是由于我们自地球观测月球,产生的日、地、月三者相对运动的视觉效果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月相图,甚至自己能够绘出月相图。
5、人地关系及相互作用观测。在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的观测中,可以通过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河水的干枯和污染、地下水过量采集而导致地面沉降,以及交通阻塞、噪声污染等,得出对人地关系的切身感受和结论。更可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的理解。
三、地理实验法及其应用
地理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实验同样也是地理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受到规范的实验训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结论的源泉。在地理实验中,基本的实验类型有两种,即地理感知性实验和地理验证性实验。
(一)地理感知性实验
地理感知性实验是指安排于某学习内容之前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通过事先布置任务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通过在生活中寻找方法,进行实验,来验证教师所给出的结论,以提高教学或学习的效率。如:
(二)地理验证性实验
指安排于某学习内容之后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原理的正确性。该方法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