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一、 评价主体互动化
二、 评价目标多元化
三、 评价内容全面化
四、 评价方法多样化
五、 评价重心过程化
六、 评价功能发展化
评价案例:携手共建美好明天---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评价学生运用地理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取信息的过程,了解学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获取二手资料及利用实地观测、调查等方式去获取一手资料等过程中的表现;第二,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学生在筛选、分类、分析地理信息资料、保证地理信息资料的质量(如资料的多样性、可靠性、全面性、针对性等)等过程中的表现;第三,绘制图表的过程,了解学生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地图的过程中的表现。
(二)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评价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可以使学生形成从地方、区域、全球视野看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辨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在评价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时,应着重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学生参与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其主要包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是否细致、全面、敏锐,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能否进行合理的推测、想象以及大胆的猜测。
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在于对每一个探究阶段的学习要求确定其评价重点,重点评价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
(三)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水平
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不能局限于学生具备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水平上。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理解水平,常用方式主要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解释概念;给出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让学生验证;能把一种表达方法变成另一种表达方法;会进行概念、区域之间的比较;会进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与综合;会运用地图、图表和简单模型表达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四)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使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在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观察是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定量评价是以数据为基础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它只能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质性评价是以信息、资料、有关情况进行分析为基础对评价对象作出描述性的价值判断,它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鉴于各种评价方法自身的特点、优势及不足,因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获取评价信息,并将学生放在变化的情景中,使评价尽量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因此,针对《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不同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于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应采用量化的纸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此外,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的地理评价方法。对于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观察、调查、实验、游戏、探究、作业、访谈、、表演、制作、小论文写作等活动中的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应采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质性评价方式,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生活状况及各种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评价重心过程化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针对传统教育评价重甄别、选拨,只关注教育活动结果的弊端,倡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它不仅发生在教学活动之后,也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而通过关注“过程”有利于促进“结果”的提高。因此,评价的重心在“过程”。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交往、合作、知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困惑、挫折和失败,了解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了解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进度和发展状况,以便及时地对学生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给予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从挫折和失败中走出来,及时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给予赞扬和肯定,使学生在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指导,从而促使学生的转变和持续、和谐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