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学员你好,本课程的学习评估如下:
·本课程思考练习:要求完成五章。
 
学习建议
返回首页
课程目录       
第一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运用
地理课程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多版本高中地理课程的比较分析和教材的使用
第二章
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探究教学
合作教学
案例教学
网络教学
竞赛教学
第三章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组织
地理实践活动概述
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
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校内课程资源的建设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第五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
地理教师的评价及制度建立
高中地理教学题测与评价
第二章: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探究教学


一、 探究教学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含义
二、 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活动方式
三、 探究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四、 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案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评析

 “森林之旅”-----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师评析

   探究季节的成因教师评析

   教学课例:

   山岳的形成视频讲解 教师评析

   火星梦幻之旅视频讲解 教师评析


    

由于探究学习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更具体、适用,加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探究学习”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教育委员会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编成了小学理科教材《科学——过程的探究》。桑德(R.B.Sand)和特罗布雷奇(L.w.Trowbfidge)在对探究学习的技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后,提出了关于探究的五个方面的技能(见表5—1)。

表2.2.1Sand和Trowbfidge对探究技能的分类

探究技能

收集技能

组织技能

创造技能

操作技能

传达技能

 

①倾听

②观察

③发问

④探索

⑤明确

⑥收集资料

⑦调查研究

①记录

②比较类似点

③比较相异点

④体系化

⑤概括

⑥评论

⑦分类

⑧评价分析

①展望

②设计新问题

③发明

④综合

 

①使用仪器、

仪器保管

②演示

③实验

④维修

⑤制作

⑥观测

①提问

②讨论

③说明

④报告

⑤记录

⑥批判

⑦图表化

⑧会教

“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教学方法,并广泛地传播到世界上其他国家。

(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第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并培养能力的。探究式学习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自然的新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全套15册),每一课都以“探索”开始,要求学生先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在了解和研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出规律来。这种通过多样、复杂的活动情景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二,探究式学习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对学生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英、美及港、台地区的教科书,都很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人手安排教学内容。

第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科学家在探究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收集证据,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的运行机制。在科学课堂的探究中,证据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通过对月球的连续观测,获得了一组有关月球阴影的位置、大小、方向等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月相变化的模型。所以可以说,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同时, 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懂得了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的。

第四,重视合作式学习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作用。探究式学习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共 11 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下一页
版权所有:广州市教育局 制作单位: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 广州远程教育中心 服务热线:9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