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探究教学
一、 探究教学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含义
二、 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活动方式
三、 探究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四、 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案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森林之旅”-----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探究季节的成因
教学课例:
山岳的形成
火星梦幻之旅
(三)探究性演示
经过精心设计,演示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设计探究性演示,主要应突出其特点:①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演示。归纳演示是指从个别或某类具体事实上概括一般原理的一种演示。其优点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易引起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并做出假设。②提问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演示的目的,认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提问,使演示过程充满着“谜”,引导学生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以从探究演示中所领悟的道理,去寻找“谜底”。③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演示起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提倡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最好能创造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演示操作的机会,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探究,才能真正理解演示所要说明的原理或概念。④探究手段的多样化。教师既要善于运用传统的标本、实物、模型、图表、图片等行之有效的演示手段,还要充分发挥幻灯、录像、教学电影、电脑模拟等演示手段的作用。演示手段的多样化,更能有助于发挥探究性演示的探究功能。
四、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教学,有助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地理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情感、知识和能力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得到锻炼和应用。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教材的把握和裁减,对活动的设计、协调、管理及学生的安全问题等都影响着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应注意考虑以下问题:第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探究性教学活动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如:活动的设备、场地、经费、时间等;为学生组织、协调好各种人员安排,如:学习小组的组合、各小组人员的搭配、组长的确定、组内职责的分工、与课题探究相关单位人员的沟通、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沟通等,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地条件。第二,课题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课题是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就能完成的或是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课题子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应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为原则,紧密联系所学的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恰当地运用课外知识;课题开展的方法,应以地理的基本探究方法为基础,如:观察、测量、绘制、制作、调查、实验、设计和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等基本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设计、调查、实验等较难的探究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处理好学习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在学习活动开展前,要注重活动前的动员,如:对活动目的和要求、活动内容和安排要事先向学生和学生家说明,以征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学习活动中,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活动中的交通规则、所乘的交通线路、活动中的组织纪律等,最好是安排教师或家长同往。第四,要求教师要重组知识结构和发展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地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而且也要具备与地理学科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如:一定的物理、生物、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教师不仅要有规划和管理学习的能力,也要在学习活动中与人沟通、协调和交往能力,还要有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能力,以便有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第五,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准确地把握和灵活地裁减。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和裁减教材,并通过探究性活动将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在愉快学习的同时,也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获得多元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