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案例教学
一、 案例教学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含义
二、 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活动方式
三、 案例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
北京的沙尘暴
内力作用——山岳的形成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课例:
工业区位的选择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案例: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波佐奥利城附近浅海边,至今还残存着三根高大的大理石柱。
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三根柱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建筑物留下的遗迹。柱高十二点三米。那时候,这一带的地壳在缓慢上升中。到公元七九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建筑物被震毁,只残留着三根大理石柱,基部被火山灰埋没了三点六米,剩下的八点七米一段露在外面。
公元四世纪以来的一千多年中,地壳慢慢下沉,海水淹没了附近土地,石柱的大部分也被浸淹,露出海面只有六米了。那浸泡在海水中的一截,长约二点七米,在海水中被牡蛎等剥蚀得面孔千疮;它下面的一截由于火山灰的掩护,没有受到剥蚀。
后来,这里的地壳又开始徐徐上升,到十八世纪中期全柱升出海面。二十世纪初,地壳又开始下沉,平均每年下沉七毫米。二十世纪末,下沉速度加快了,平均每年下沉两厘米以上。
两千多年来,这三根石柱经历了几度沧桑。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它成了地质史中海岸沧桑多变的活记录。
【阅读知识背景材料3后结合书上P75的图4.2回答以下问题】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在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又处在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生答】1、是下沉运动,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建成时底部的横纹雕刻不见了,或者是由3.6变成了6.3M。
2、处于上升运动中,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物钻孔的痕迹。
3、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
【师述】我们把这种地表形态发生水平或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地壳运动
【师小结】地壳运动(链接课件EXE。)
【师小结】内力作用包括有地壳运动、岩浆运动、还有一种是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
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
【过渡】下面我带大家进行一趟野外考察:
案例:小明是一位高中学生,在去年的暑假,他跟随父亲和他的同事等人组成的勘察队进行野外考察,目的是了解该地的地质构造以及进行勘察工作。以下是他在野外考察时的记录: 一天,他们来到黄淮地区附近的一处山地,他惊奇的发现这里的山体的岩层结构十分特别,他马上拍下了照片(附图1),并向父亲请教:这座是什么山?这么特别的?父亲:褶皱山。这座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图1 |
【设问】是什么内力作用呢?你能用书本做个模拟吗?
【生答】是地壳运动
【生模拟实验】用书本做图1
【生答】生演示
【师小结】画图“背斜、向斜、褶皱山”……
小明:哦,所以一般背斜成山。
小明:那怎么判断山体是褶皱山呢?
父亲:一是从岩层的结构来看,二是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