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网络教学
一、 网络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二、 网络教学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方式
三、 网络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教学课例: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大气环流
4、仿真性。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网络教学中应用了大量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同熟悉的、有意义的生活实例相结合,使教学中一些无法亲身经历、亲自感知并且抽象难懂的现象或过程,如地震岩石的形成、光合作用等,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主动建构,增强所学知识的灵活性和可迁移性。
二、网络教学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方式
(一)网络教学的基本步骤
网络化课堂教学一般由五个主要环节构成,即:情境创设、主体探究协作学习、迁移运用和总结拓展。
1、创境激趣,发现问题。教师在教学的初始环节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软件声、色、动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优势,甚至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创设完整、真实、形象的直观情境或者问题情境,通过网络演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阶段,要造成新旧知识经验的不一致,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或者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做出大胆猜想。
2、自主探究,利用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利用教师创设提供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的学习资源和必要的实物、学具,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探究,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教师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和领航员,引导学生正确地对信息进行检索,确定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重视利用网络的测试功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的要求和进程;对学生多样化的猜想和探究途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协作交流,相互促进。这一环节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交互、调阅等功能,在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实现信息、思维、情感共享。这个环节是全体师生共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习、提高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协作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要考虑设计一些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要适时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对各种观点进行系统整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修正,加深、丰富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总之,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参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开展平等而亲切的对话,使学生的讨论更富有意义。
4、实践应用,内化知识。为使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教师在实践应用阶段,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围绕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组织设计有趣味、有层次、与生活密切联系、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了收集数据的相关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数据,预测2004年雅典奥运金牌榜。通过这一个有趣、真实任务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加知识的可迁移性。
5、总结学习,建构意义。把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总结为所学知识的“主题”,即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里,要根据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软件能即时反馈效果的功能,组织学生进行检测,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学习评价,总结学习的优缺点,为后继学习积累经验。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师生都处于和谐互动的状态。学生是信息加丁与情感体验的主体以及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和良好情操的培育者。他通过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反馈信息收集功能,及时了解并协调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顺利完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网络化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并不是固定不变、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在这五个环节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依据实际教学情况而定的.教学作为一门“通过人的生命、面向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的艺术,不但具有与一般艺术相似的功能和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征,而且是一门复杂、高超、具有特殊性的艺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性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的优势,以
研究者的身份来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教育经验,灵活机动地选择、运用和评价信息技术,使之更加契合学生的需要,将背离的手段和目的重新统一起来,实现完成外部教育目的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双重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