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学员你好,本课程的学习评估如下:
·本课程思考练习:要求完成五章。
 
学习建议
返回首页
课程目录       
第一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运用
地理课程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多版本高中地理课程的比较分析和教材的使用
第二章
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探究教学
合作教学
案例教学
网络教学
竞赛教学
第三章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组织
地理实践活动概述
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
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校内课程资源的建设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第五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
地理教师的评价及制度建立
高中地理教学题测与评价
第二章: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第五节: 网络教学


一、 网络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二、 网络教学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方式
三、 网络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师评析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教师评析

教学课例: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视频讲解 教师评析

   大气环流 视频讲解 教师评析

 

    

(二)网络教学的主要方式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教学的容量,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不仅指向教学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网络的多媒体、交互性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较为薄弱,在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同时,教师还必须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指导和帮助。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个别化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包括学习内容和探究途径的选择)。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的“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询问,也可以直接向老师求助,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情况选择通过网络方式解答、个别方式或全班集体方式直接解答。

2、协作式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将学生组织成小组相互合作。学生小组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的感性资料,并利用资料协商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利用不同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的掌握。教师则主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难点或不同观点进行讲解、启发和答疑,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集体的力量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就是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的过程。

3、演示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教师装载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因此教学内容将更加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4.探索式学习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工具,建立一个由学生控制的、允许学生在特定领域探索和验证假设的发现式学习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步骤来建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一个类似于科学探索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这一模式在网络环境一般由六个步骤构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学生提出假设,并围绕问题收集证据和实验所需资料;对获取的信息加以论证,或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在网络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有关结论,并反思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网络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该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的具体实际来进行,即要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开展。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因此网络化的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优势,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都能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例如:在“地球运动”一节时,但仅凭文字激活的表象毕竟是模糊的,而通过软件的动画演示,形象具体地展示了地球自转的情景,极具美感。此时,老师再让学生闭上眼睛,自由想像,然后通过文字唤起原有的现象。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器官同时被激活,渐渐地进入了意境,体味着课文中的“地球运动”,认识了“地球运动”“形”“变化过程”“情”。

2.情境驱动策略

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投入程度。情境驱动策略就是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情境可以是直观性的情境,也可以是问题性的情境,其作用主要如下。

(1)体现教学的直观原则,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类:①模拟各种场面,如景色、风土人情、历史而貌、重大事件等,使学生在教室中就能体验到与实际情况类似的情境。②有些学科的实践内容不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如天体运动、季节变化的实验等。通过模拟性教学课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向学生展示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把握实践要领和具体操作方法,理解所学知识。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地球运动等。

(2)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外界新刺激之问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共 7 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下一页
版权所有:广州市教育局 制作单位: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 广州远程教育中心 服务热线:96930